行善的事,暫且不急。

還要熬綠豆沙呢。

封燊一路走去鎮上,買了一大包綠豆,和一箱冰片糖。東西有些重,然後他就有理由叫一輛三輪摩的回家。

不是累了,是他懶,不想走著回去。

以前的人走幾十公里趕集都不覺得遠,現在走上一公里都覺得太遠了。

不知道是人越來越嬌氣了,還是人對時間的觀念變了。

封燊更傾向於後者。

以前的時間不值錢,幹一天活,也不過幾分錢。現在的時間就太值錢了,人均一天能賺好幾百。

這會他不想走著回去,節省時間只是藉口。他回家了也沒啥事做不是?

一點是綠豆是熬,一鍋也是熬。

封燊就熬了一鍋,叫了楊琨過來:“小的這份是給你兩公婆的。打的那份,你給送去水庫裡面的那些人。”

他好歹收了八十萬,提供一點額外服務也是應該……的吧。

“謝謝。”

楊琨外表看著憨憨的,其實聰明的很,很恰當地流露出一點感動。

不誇張失真,程度恰如其分。

封燊也是見慣了人的,這點小心機還能看不出來?不過這種感動,讓人心裡舒服啊。

就像外表謙虛內裡虛榮的人,被人恰如其分的拍了馬屁一個感覺。

他笑了笑,說:“這值什麼?拿走吧。”

鍋裡還有小半鍋呢,他打算再熬一陣。等綠豆再熬爛一點,做成綠豆冰棒。

大夏天裡,吃一根,真是不要太爽了……

做好了冰棒,封燊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忘了什麼事。可是一時之間又想不起來。

兼之又隱約覺得並不是太重要的事,想不起來就索性先放下不想,等什麼時候想起來了再說。

…………

電視臺的節目不好看;電視劇不是沒有代入感,就是看著很有降智感。

封燊在幾個平臺IPTV平臺都有會員,想看哪個平臺就看那個平臺。他既不看電視劇,也不用看綜藝節目減壓。

他喜歡看紀錄片。覺得看記錄片,能開拓視野,拓展個人興趣。還能減壓。

不過,現在已經步入全民記錄的時代。喜歡旅遊的,拿著手機就能拍旅遊紀錄片。

卻只有極少數可以看。

他挑了一部非洲旅行的記錄片,覺得還能看。

他用家裡的四十一吋液晶電視看,畫面相當好。

看著非洲黑哥的生活,他內心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過,這紀錄片的錄製團隊畢竟不是專業的,拍攝視角不夠專業,講述的故事重點不突出,解說彆扭。

所以彈幕開著,卻一條都沒。而且觀看次數也剛過過萬。

但他還能忍受。

不管是哪一行,都是兩極分化的。能成功的就很成功,不能突圍而出的,就只能苦苦煎熬。

為了成功,人可以‘不擇手段’,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

就好比他,曾經為了賺錢,到處裝孫子。錢是賺到了,但人很累。

如果是生理上的勞累,養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