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軍民同心合力擊退了三路來犯的金軍,全城皆喜。朝廷見素雲道長等人此番立下戰功,當夜賞賜了好酒好菜犒勞各路好漢。素雲道長拉著趙飛龍、王霸等人豪飲了半夜的美酒。

幾後日,李綱、素雲道長、張青峰和幾位將領正在軍帳中談論佈防派兵之事,忽聽斥候飛奔來報:“急報大人,靖難軍節度使种師道和承宣使姚平仲統帥的涇原、秦鳳精兵已到洛陽附近。”

李綱大喜道:“好,終於等來了勤王大軍,有兩位名將前來,退卻金兵指日可待。”御林軍統領文飛芒沉思著道:“洛陽離開封三百多里,行軍不過一二日可待,我等需組織兵馬迎接兩位大將軍。”

李綱點頭道:“傳令下去,一萬御林軍上城樓待命,如金軍敢攔截來軍,可出戰夾擊金軍。青峰,你輕功了得,可前往種大將軍經營告知汴京城軍情。”張青峰拱手道:“聽大人號令。”急急出門,向洛陽奔去。

張青峰方才飛身躍下城門,立時被圍城的金軍看得,吶喊起來,引得數十名金軍張弓搭箭向張青峰射到。

張青峰伸手抄下十幾支來箭,反手扔出,刺傷刺死了十幾名金軍後,展開煙鬼夜行輕功,一閃而失。金軍見他手上功夫了得,來去又如鬼魅,都只吶喊,不敢再追。

洛陽城外,种師道引軍駐紮,等候前方偵查訊息。不出半日,斥候飛馬來報道:“急告將軍,完顏宗望引五萬多大軍和郭藥師降軍幾萬屯紮於開封城下,再向前行軍,我軍勢必與金軍遭遇。”

部將萬濤道:“將軍,何不暫且駐軍汜水,靜觀其變,然後再做定奪。”另一位部將王尨按刀,大聲道:“此乃消極避戰之法,我等本為勤王而來,就要奮勇向前,直奔汴京才是。” 部將鄭斐道:“我等不過一萬人馬,如何敢直面金軍十幾萬人馬,一旦被圍,勢必凶多吉少……”

幾名將領爭論起來。

正爭論間,忽聽兵士老報:“稟告大將軍,今有汴京城中郎將張將軍來見將軍。” 种師道大喜,起身迎接道:“快請張將軍進來。”

張青峰走入軍帳,眾將見他年紀輕輕,都有些詫異。張青峰上前拜道:“張青峰奉尚書右丞相李綱大人之令前來恭迎種大將軍入城。” 种師道令人上座上茶,道:“張將軍風塵僕僕而來,一路辛苦。可否先告知我等汴京城抗金軍情?”

張青峰一路狂奔而至,當下撣了撣身間灰塵,喝了大口茶,將近幾日抗金詳情和汴京城守城佈局一一道來。

眾將聽得李綱在京都四周城池如何排兵佈陣,都露出欽佩之色。待張青峰講到他如何和眾好漢血戰金兵,眾人看向他,先前眼神中的輕視之色都消散而去。

萬濤道:“原來張將軍是武林中人,不知如何如此年輕便得封中郎將之職?”張青峰無奈道:“中郎將之職乃是太上皇恩賜,我本不願接受。”眾將一聽,知他必與皇室有些關係,當下越發對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禮遇。”

張青峰又道:“李大人已暗暗佈置下一萬精兵接應種大將軍,請將軍及早入城,以威懾金兵,護衛聖上。如何行軍,還請將軍及早定奪。”

种師道緩緩說道:“本將軍帳下士兵不過一萬,如果逡巡不進,金人一旦察知,多半會向我軍發動進攻,到時必陷入重圍,後果將不堪設想。我思之再三,不如一邊引兵直進,一邊四處大造聲勢說勤王數十萬大軍已到。金人會以為我們兵多將廣,便不敢輕舉妄動。還請張將軍及早趕回,四處宣揚勤王數十萬大軍已到,如此可安穩人心,大振士氣,又可驚殺金軍?”

當下种師道一面督促土兵火速行進,一面派人四處張榜宣揚勤王大軍殺到。張青峰聽得种師道之言,深以為然,當下返回汴京城告知李綱,李綱四處張榜宣揚勤王大軍到了。

金軍城中奸細見得告示,飛箭將訊息射與城下金營。

种師道威震西北,立壓西夏,金軍不知虛實,不敢與之交鋒。完顏宗望令將軍營從開封城下向北遷移而去,种師道趁機率領部隊快速進入了開封。

欽宗坐在金龍寶座,看著白髮蒼蒼,七十多歲的种師道,心中感慨萬千,感動道:“種大將軍,有勞你千里迢迢趕赴京師勤王了。如今金兵兵臨城下,不知種大將軍是覺得兩軍繼續攻殺好,還是議和好?”

种師道直言不諱地道:“臣以為不可議和。其一,孤軍深入他人國境,怎能安然返回?其二,京城周遭有八十里,金軍兵將不多,無法包圍京城。其三,京城城牆高達數十丈,且京師儲蓄的糧食可以支撐好幾年,金軍無法攻破。老臣斷定,不出數月,金軍一定人困馬乏,退兵而去。”

李邦彥介面道:“京師缺乏士兵守衛,不得不講和。” 种師道怒道,“戰和守是兩件事情,京師兵力雖不足,但防守毫無問題。京師內百姓不下數百萬,略加訓練即可訓練出幾萬士兵。”

宋欽宗、李邦彥聽完後,皆沉默無言。良久,欽宗方道:“如今還是要議和,朕不想再生靈塗炭,讓百姓受苦。种師道情知無法改變議和之事,只得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