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夜盜寶寺三江湧(第1/3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日子,冷小刀靜心接受敬海方丈的診療,空閒時就在凌雲寺四周遊玩閒逛。
每次逛完回來,他便將房門緊閉,憑藉記憶暗中繪製凌雲寺詳細分佈地圖。不出數日,他已將凌雲寺反反覆覆逛了數十個來回,寺中一花一木都不能逃過他的眼睛。
夜黑如漆,一燈如豆。
一把飛刀穿破夜空,呼嘯著向站在窗前沉思的冷小刀飛來。冷小刀雙指一併,將飛刀牢牢夾住,隨即展開飛刀上一卷小紙,閱後將它放在燈上焚燒。
庭院院牆外有一株千年楠木,枝葉參天。一條瘦長的身影隱身其間,一動不動地窺視著冷小刀的一舉一動。
這一夜,冷小刀聽得巡夜和尚打過四更鼓,便換上一身黑衣,盤坐在床上吐納呼吸。經過半月治療,敬海方丈以配置的草藥和易筋洗髓功已將他體內的七日蝕心丹毒性盡除,更是無意中打通了他陰蹺脈、陽蹺脈二條經脈,而讓他功力大增。
冷小刀猛吸了一口氣,只覺丹田中一股充沛的力量立時積聚,那是更勝往日一籌的精純內力。
四更鼓剛敲過不久,忽地傳來陣陣驚呼聲:“東坡樓起火啦,快來救火,快來救火!”緊接著一陣陣雜亂的喧鬧聲在凌雲寺響起。
冷小刀猛然張開眼,撲出窗外,腳尖一點,縱上屋脊,隨後弓身幾次輕躍,翻過了大雄寶殿,落在海通法師雕塑像旁的岩石邊,矮身藏在一叢樹叢間。
東坡樓為凌雲寺重要古蹟,頓時引起全院呼救,只聽得呼救聲和腳步聲四起,僧侶們紛紛前往東坡樓救火。
冷小刀一動不動,靜靜地看著大佛腳下岩石處,只見大佛腳下的石洞口,站著兩位手持禪杖的年輕和尚。他們懷著對佛祖的無上虔誠之心守護著佛祖巨像,江邊砭人肌骨的江風無法使他們後退半步。
夜色雖深,但他們雙目依舊閃閃有神,毫無倦意。
朦朧的月光照在大佛腳下的岩石與水波上。
寒冷而動盪的水波間,一支肉眼難以察看的竹筒隨波浮動。竹筒隨波浪漂浮到了岩石邊,只見水面突然一分,一條黑影露出水面。
黑影穿著黑色海豹皮製作的水靠,隨著波浪的搖盪輕輕露水面,雙手如鐵爪般牢牢地抓扣在岩石邊緣。面對驚濤駭浪的三江匯流江水,黑影不懼寒冷,如履平地,展露出高深的水上功夫。
黑影手一撐,狸貓般輕輕落在岩石上,然後貼地翻滾向大佛腳下。
猛聽兩聲斷喝響起:“躺下!”
大佛旁邊幽暗的石洞中衝出兩人,兩條禪杖一上一下橫掃黑衣人腰間和小腿。兇猛沉重的禪杖帶起颯然風聲,出手者為凌雲寺兩位明字輩武僧。
黑衣人好生了得,左手一按便騰在半空,右手拔出腰間砍刀橫砍明哲和尚咽喉。那人刀砍到明哲面前時,又將刀一轉斜斬明清手腕,只一招便迫退明哲明清。
石璧下忽地亮起一隻火把和一片刀光,刀光一閃,砍在黑衣人刀刃上。刀光來自一把沉猛的戒刀,來自凌雲寺戒律堂首座明智大師。
又聽大佛腳下的水邊嘩嘩連響,數條矯健的黑影如一條條蛟龍般從岩石下翻騰而起。
這些人身不停留,縱身往大佛頭頂的凌雲寺而去,一落地便將隨身攜帶的油布開啟,點燃火摺子扔向凌雲寺的屋樑間。
眼看千古名剎就將埋身火海,毀於一旦,忽見四條身影凌空而至,以手中兵器或暗器將油布紛紛擊落。
現身的四人一人手持寶傘,一人手持琵琶,一人手持寶劍,一人手持蛇鞭,面戴佛教持國、多聞、增長、廣目四大天面具。
冷小刀一個虎撲,悄無聲息地落掛在大佛左耳中,將身往大佛耳壁一擠藏身起來,探頭向下張望。
大佛腳下,兩人已斗數招。明智大師忽地一聲低嘯,戒刀連出九刀,一刀快勝一刀。這數刀喚作“三江九大浪”,乃是明智大師常年於江邊守護大佛時觀浪濤流動所悟而得。
一日三江之水洶湧澎拜,明智大師見三江水一浪高過一浪,一浪猛過一浪,暗含無盡刀意,便苦思冥想創出這“三江九大浪”來。
明智大師刀光閃耀,刀重如巨浪,前四刀將黑衣人逼退了二步。待他後五刀如巨浪般漫天湧向黑衣人時,黑衣人抵擋不住,胸前中了一刀,慘呼聲中似斷線的風箏落向大佛巖下水濤中。
明智大師提刀在手,轉向冷小刀藏身之所,厲聲大喝道:“何方小賊,不得褻瀆佛祖,快快下來受死。”冷小刀見他雙目閃閃爍人,武勇非常,不由聞聲悚然,只是依舊藏於大佛左耳,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