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拜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青峰來到給他安排的房間,不久就沉沉睡去,這是家門發生變故以來,他第一次睡得那樣安穩而舒適。
巍峨的青城山在夜色中矗立,寬厚的山峰,潺潺的清泉,清脆的鳥鳴,帶給張青峰心靈的撫慰。
自兇案以來的多少個夜晚,他都處在半睡半醒之間,一個晚上常常會醒過來好幾次,噩夢總是伴隨著他。
夢中有漫天的風雨,有淒厲的呼喊,有流淌的鮮血……而上青城山的第一夜,這座神秘而古老的大山成為了他的依靠,成為了他的守護神,讓他不再感覺孤苦無依。
“咚……咚……咚……咚……”
青城山的晨鐘在山間響起,不知來自何方,帶著神秘的音韻,悠遠而肅穆。
鐘聲穿過青城山的風與陽光,落在張青峰心上。
他從鐘聲裡醒來,沒有睜開眼睛,而是將四肢散放,讓身心隨著鐘聲飄向山谷,飄向山頂的白雲間……讓往昔苦疼隨著這悠揚的鐘聲飄向茫茫太虛。
他就這麼安靜地躺著,直到聽著最後一縷鐘聲消散在遠處的風中,方才張開眼睛,翻身起床。
他所居的房間為木石搭建,地下鋪著青石塊,窗戶上雕刻著道教吉祥紋飾和衣袂飄飄的神仙人物。
木雕的門窗色調古舊,被時間和藝術賦予久遠的情感,給修道的孤寂生活帶來了一絲世俗的情調。
一側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太極陰陽八卦圖,以鮮明的黑白對比色成為房中視覺的焦點所在。
太極陰陽八卦圖圖下靠牆放著一張松木原色長案。長案正中是一本半舊的道家典籍《道德經》,右邊是一隻小小的銅爐,上面插著三支細檀香,正飄起縷縷輕煙。昨晚張青峰睡得安穩,離不開檀香發揮安神靜氣的功效。
張青峰走到太極陰陽八卦圖前,好奇地打量,立刻被這幅古老的圖案所吸引。它黑白對分,合二為一,像兩條黑白魚環抱成圓,相映生輝,自然天成。
他看得一會兒便深深地呼了一口氣,開啟房門。和煦的晨光灑在張青峰的臉上,彷彿太師父溫暖而慈愛的目光。
他將腰挺得筆直,心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念,心間默默發誓:“從今天開始,張青峰就要全力以赴,苦練武技,找出殺害父親和母親的兇手,為雙親報仇,告慰雙親在天之靈。”
他所居院中,中間是三尺青石鋪砌成的一條小徑,小徑兩旁是青草和沙地。
沙地上栽種著三四根竹子、一株梔子樹和一株桃樹。
晨風輕拂,樹葉竹枝沙沙響動,眼前是一幅清淨安寧的圖畫。
他握緊拳頭,一步一步堅定地走過庭院。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嬉鬧調皮的孩童,而是一個揹負重擔前行的修道者。
他見過白飛猿的快劍敗在仇人手下,所以他知道自己將來面對的敵手有多強。他知道自己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復仇,他必須全力以赴。
上清宮是青城山上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觀,向上不遠處就是青城第一峰高臺山彭祖峰。上清宮的早晨清靜異常,周遭唯有鳥雀在清脆的啼鳴。
張青峰沿著迴環曲折的走廊,穿過幾座古樸的殿堂,在偌大的上清宮也沒有見到一個人影。
“聽父親講,當年他跟隨太師父習武之時,太師父會帶領弟子早起晨練,呼納天地靈氣,想來此時上清宮的人都在某處習練青城吐納秘術。”張青峰望著文武殿中孔子和關羽的金身塑像想道。
果然,張青峰走得不久,便見到幾人正在宮殿前的一塊平地上練功。
林長風與兩位道士正在習練閃騰之術,而丹陽道長正雙掌環抱,如淵水般深沉,正練習吐納之術。
張青峰早聽父親講起過丹陽道長高妙的修為,第一次親眼見他習練道術,不由心間激盪,疾步行去。
行得不遠,張青峰目光被醒目的幾個硃紅大字所吸引,只見院牆下的石砌雕欄旁有兩口古石井,井旁立有一塊青石碑,碑上雕刻著三個古篆大字“鴛鴦井”。
他走進細看,發現這兩口井形狀為一方一圓,兩井雖相距不足一米,但井中之水卻清濁不一,圓井中水渾濁不清,方井中之水卻清澈見底。
張青峰心下驚異,看圓井之上似乎有縷縷白煙升騰,將手探入,覺井水有溫熱之感,再將手探伸入方井,那水卻冰涼一片。
張青峰內心充滿疑問道:“兩井相距近在咫尺,必定是同一源頭,為何如此奇異不同?”左看看,右看看,忽然覺得這兩口井和剛才所見到的太極八卦圖似乎有種神秘莫測的關聯。
這個念頭一閃而逝,他搖搖頭笑了笑。對於他這樣的年齡,青城山遠古神秘的文化讓他充滿疑惑,但也會激起他的探索之心。
張青峰走到幾人面前,只見兩位道童正在對練拳術,見素使的是青城七星拳,抱朴打的為青城秘手拳。兩人來來往往,空中拳嘯之聲不斷,戰得勢均力。
不遠處,林長風正在練習青城龍虎劍法,時而龍劍虎拳,時而龍拳虎劍,將龍虎之勢施展得淋漓盡致。
遠處,一株千年古松下,丹陽道長以青城派混元樁姿勢站立,面南站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沉肩墜肘,兩手成蓮花掌,雙手虎口相對,呼吸深長。
張青峰不敢打擾呼吸吐納中的丹陽道長,轉眼見一株古松枝葉繁茂,頂部形如車蓋,便走到古松下練習父親傳授的青城劈空拳拳法。
他年紀雖幼,但已練至拳法第二層,苦練一個時辰後,額頭泌出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