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容眼觀六路,將眾人反應看的清楚,老夫人和雲賢那期待的眼神是何意思?還有云嫣容到底在緊張個什麼勁兒?

既然皇上說要給她自己選婚事的特權,她豈能在委屈自己?

夏公公,有了中意的人我自會進宮去見皇上。

夏輔國笑著頷首,轉而道:今日元宵家宴,皇上特邀請永昌侯及夫人入宮,皇上旨意,請六小姐同去。行禮道:咱家告退了。

雲敖拱手道:臣遵旨。

夏公公請。雲賢帶領三個兒子一同送了出去。

男人們一走,女人們立即將雲嫣容與雲想容圍了起來,恭賀之聲不斷。二夫人與有榮焉,孟氏懸著的心也放下了,殊不知這些日她為了雲想容的親事暗地裡掉了多少的淚。

雲想容不但有了婚姻自己做主的權力,今日皇家家宴也邀請她同去,風頭似乎蓋過了雲嫣容,這讓雲嫣容心裡極為不喜。

不過轉念一想,將來她入了宮,雲想容見了她還要叩頭行禮,到時候還是要在她之下,雲嫣容心裡又平衡了,笑容也越發燦爛。

雲明珠望著雲嫣容和雲想容,心中的妒忌已如岩漿一般要將她燃燒殆盡。憑什麼他們就那樣好命,同樣經歷牢獄之災,同樣是受罪,雲嫣容和雲想容什麼都有,她還是什麼都沒得到。同樣都是雲敖的女兒,憑什麼雲想容能入宮參加皇家家宴,她卻不能!偏自從出了刑部大牢之後,家裡人瞧她眼神就有些異樣,連原本對她還算和善的大堂嫂邢氏和二堂嫂楊氏,如今對她也是愛理不理了。雲傳宜見了她更是一句話也不說。

雲明珠冷著臉咬著下chun,須臾嚐到了鹹澀的鐵鏽味。

雲家接旨的訊息不脛而走。不出半個時辰,京都勳貴重臣之家便都得了訊息。

恬王府中一片愁雲慘淡。

恬王搖著頭嘆息:失策,失策啊!誰料想得到雲家竟然鹹魚翻身,又能東山再起,早知如此,我該當殿聲援的!還有那馬家,如今竟被皇上削的只剩下個空架子,先前投靠了馬家的都遭了秧。想一想都覺得膽寒。

恬王妃嘆道:這也都是瑁哥兒的命。不過不要那辣火也沒所謂,王爺沒瞧見瑁哥兒脖子上的傷?

恬王冷著臉哼了一聲,你還有臉說?若不是你縱著他。他能跑到大牢裡去?那時候是多緊張的時候,啊?恬王手指敲打著黃花梨木桌面,數落道:瑁哥兒都叫你給釀壞了。那個節骨眼兒跑去大牢裡,難道不怕叫人看了誤解?好在如今馬家敗落了,若是馬家沒有敗落,難道他不會以為瑁哥兒是去幫襯雲家的?

恬王妃聞言十分驚訝,仔細一想又覺得後怕。白著臉道:應該不會吧。

應該不會?哼!你們這些人,腦子裡好歹也裝些正經事,別隻想著一些後院裡裙子邊兒上的事成不成!如今皇上對我的態度也不如從前了,焉知不是這一次我沒有表態,被皇上給恨上?如今已經有了兩個例子——沈家和馬家。朝中之人無不擔心各自家族的未來,他雖然貴為皇叔。可誰規定皇叔不能殺?

為今之計,是與皇帝搞好關係,最要緊的是能籠絡住雲家。

因為馬家倒後。雲家便是勳貴之中的翹楚,且他們又是參奏馬家有功的功臣,皇帝還視永昌侯為兄弟。

若是能與雲家做了親家……

恬王沉思片刻,覺得此法確實可行,拉過恬王妃仔細的將希望劉清宇再度求娶雲想容的想法說了。

恬王妃驚愕道:這怎麼成!你當那雲小六是個省油的燈?她定不會從的!

恬王氣急敗壞的道:說你們不動腦。你們偏偏不信,皇上給雲小六的旨意是讓她自己選擇中意的人。只要瑁哥兒入了她的眼,與她重歸於好,或者直接得了她的身子,她哪裡還有別的選擇?這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恬王妃仔細一想,恬王說的倒也不錯,便起身道:我這就去與瑁哥兒說,今日晚上就有宴會,王爺不是說雲六小姐也去了嗎,正好是個表現的好機會。

恬王滿意的點了點頭:去吧,囑咐瑁哥兒千萬不可再冒撞了雲小六。

王爺放心,妾身醒得。

%%

元宵家宴由太后主持,來的也都是皇室宗親,是以開在了太后的慈安宮,席間也並未設屏風,目的為的就是讓皇室宗親聚一聚,也不拘那些小節。

雲敖一家之所以被邀在列,全是因為皇上有意抬舉,讓所有人都知道雲敖是他的兄弟,這也是對雲敖此番受苦的補償。

孟氏著了大妝,打扮的美豔非常。與眾妃子、皇家宗fu們伺候在太后身旁。

太后見了雲想容,更是喜歡的一疊聲的叫好,拉著她的手問東問西,讚道:咸寧的閨女可是個有才有貌的,自小時候就寫了一手的好字,哀家喜歡的不得了。

雲想容靦腆笑著,道:多謝太后誇獎,臣女不勝惶恐。

嗨,哀家喜歡你就如同喜歡自個兒孫女似的。哀家的孫子孫女們,也都與你差不多大呢。太后笑眯眯的,彷彿馬家根本沒有出過事,招手喚來幾個與雲想容年齡相仿的少年與孩童,親自為她介紹:這位是嘉慶公主,這是大皇子,這是二皇子……

介紹之時,雲想容也與皇子皇女們行禮。

一旁一位約莫十歲的少女笑吟吟的湊到太后身邊來,指著自己的鼻尖兒道:母后,您還沒介紹女兒呢。

太后聞言哈哈大笑,拉著那少女的手給雲想容介紹道:她呀,是皇上最小的妹子,柔嘉長公主。

雲想容對這位公主有些印象,她的母妃寧嬪早已經去世,常常在太后身邊走動。是太后極為喜愛的一位公主,而這位柔嘉公主也不是個尋常女子,她記得,柔嘉公主二十歲上才成婚,不出十年時間,曾休過三任駙馬。

雲想容給柔嘉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