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節合作與雜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1941年12月初。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早晨,山城與平日相比有些異樣,各大報社門前貼滿了號外,圍觀的人裡三層外三層。
馬路上報童“號外!號外!日本偷襲珍珠港日美大戰爆發”的聲音響徹大街小巷,人們爭相買報並奔走相告。
隨即,國府林老先生髮表對日和對德意宣戰文告,同一天英美也先後對日宣戰。
民國等這一天等的太久了,東北、華北、華南、華東淪陷區的百姓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無數人掩面哭泣。
任何一個智商正常且瞭解國際形勢的人,都明白這件事背後的意義。
如果把民國的實力看做是“一”,那日本的實力就是“五”,而美國的各項實力起碼是兩位數。
有了這種強有力的盟友支援,對日戰爭的勝利天平已然向國府傾斜。
之前還在傳播投降主義的學者們搖身一變,成了最堅定的“主戰派”,他們洋洋灑灑寫起了分析日本必敗的文章,一時間牛鬼蛇神亂舞。
但也有學者暗中嘲諷:抗戰四年有餘,直到如今才向倭寇宣戰,亦是歷史上稀有之事。
再說美國國內,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上下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氣氛中無法自拔,日裔美國人首先成為了復仇和情緒宣洩的物件。
所有美籍日裔居民被視作敵國僑民和潛在破壞分子而被加以監視,FBI援引戰時法令,以存在潛在危險為藉口,逮捕了數萬名日裔美國人進行“保護性拘留”。
傳聞,美國已經在醞釀全面報復日本,美國民間把一切可以用來製造武器裝備的鐵製物品全部無償捐獻了出來。
路邊的鐵柵欄,廢舊車輛,甚至是孩子們的水壺和玩具,統統變成了射向日本人的炮彈原料。
當然,以美國的工業實力,這樣的行動,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果,但是它證明了美國人的同仇敵愾。
種種訊息傳來,民國百姓如同過年一般,鞭炮成了各地最為暢銷的商品,似乎打敗日本人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對於國府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向美國乞求援助。
身在華盛頓特區的左重,肩負起了與美方進行初步溝通的重擔,這一談就是整整半個月。
半個月內,左重等人不但面見了多位美國高層,還參觀了多家工廠,親身體驗到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實力。
以鋼鐵產量和軍工業為例,僅僅去年一年,美國就生產了超過4300萬噸的鋼鐵,為歐洲製造了大約5000架戰鬥機和3000輛戰車。
蒐集完足夠的情報,左重一行人搭乘美國軍方的水上飛機,途徑南美、奈及利亞、開羅及印度,繞了個大圈返回了山城。
從機場前往羅家灣的路上,左重一邊回憶此行的收穫,一邊與前來迎接的吳景忠閒聊。
透過吳景忠的敘述,左重很快掌握了山城以及局內近期的變化,金句王是個有心人,也是個聰明人。
按照對方所說,李齊五近來頗為高調,多次插手情報和行動系統,但都被各科室主官擋了回去。
一個倖進小人,要能力沒能力,要威望沒威望,誰會服他。
吳景忠談及李齊五時滿臉不屑,將這位軍統主任秘書貶得一文不值,同時對左重大表忠心。
“呵呵,老吳啊,要相信李主任的能力嘛。”左重擺擺手,笑著為李齊五說起了“公道話”。
聊了一會,車隊來到羅家灣29號門前,眾人驚訝地發現,軍統總部竟然被人堵了,門口還有爭吵聲傳來。
只見一個油頭粉面,小開打扮的年輕男人把轎車橫在軍統門前,指著一人正大聲罵著什麼。
左重聽完搞清了事情原委,原來是兩個人在爭風吃醋,小開橫刀奪愛,受害者是檔案室的小特務。
吳景忠看著臉色越來越難看的左重,心中暗道不妙,連忙解釋道:“副座,這件事卑職知道,此人家中跟某位執委關係匪淺,李主任要求局裡謹慎處理。”
他說話的時候,左重的手伸出車窗,像趕蒼蠅似的揮了揮,後面車上的歸有光立刻跳下車,帶人將小開和隨從一腳踹倒。
車隊再次啟動駛入軍統大院,一眾特務頭目恭敬站在樓前,迎接兩位副局長和幾位處長。
轎車停穩,鄔春陽為左重開啟車門,左重沒有下車,剛剛那件事雖是小事,可必須嚴肅處置。
否則弟兄們在前方出生入死,這幫小開卻在後方侮辱他們的妻女,軍心定然動搖。
左重一隻腳跨過車門踩在地上,回頭對吳景忠冷冷說了句:“給你兩個小時,我不想在山城再看到這個王巴蛋,如果那位執委有意見,讓他來找我。”
區區一個商人,竟敢堵軍統的門,還敢翹軍統的牆角,這是欺天了!
若是不處理對方,外面的人還以為他左某人好欺負,有執委做後臺又如何,此人軍統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