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峰看看手裡的報告,又看看辦公桌對面的“岱山”公司負責人魏大明,嘴巴張了張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得抹了抹毛髮日漸稀少的前額。

作為軍統電偵和通訊部門的負責人,魏大明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可有時候工作能力太強不是件好事,就比如現在。

“岱山”公司竟然透過破譯密電掌握了日本人即將進攻珍珠港的情報。

老戴哭笑不得,這件事他早就知道,甚至就連日本人偵查火奴魯魯的情報行動都是軍統在主導,但有的事能說不能做,有的事能做不能說。

國府本來的計劃是暗中推波助瀾,並在最後關頭將情報告訴美國人謀求好處,沒想到出現了意外,這下麻煩了。

以國府的保密能力,此事恐怕已經傳了出去,黃山官邸那邊沒了籌碼,要如何跟美國人討價還價。

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戴春峰放下報告無奈嘆息:“大明,你說說具體情況,你們怎麼就.唉,此事有多少人知情?”

魏大明悄悄瞥了老戴一眼,總感覺對方是在埋怨自己,不過還是立刻彙報起破譯過程,同時提到了一個人。

“報告局座,破譯行動由岱山公司與軍政部研究室攜手完成,研究室的遲主任精通日語,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戴春峰的心徹底死了,若只有“岱山”公司一個部門參與,事情或許還有轉機,但軍政部,那就是個大篩子。

自開戰起,從軍政部流出的絕密情報能裝滿幾輛卡車,軍統這個補鍋匠,補了一個又一個窟窿,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情報照樣洩露。

至於遲主任,老戴亦有所耳聞,此人是留日學者,很得軍政部何部長的重視。

戴春峰這邊想著,魏大明的報告仍在繼續,他表示軍政部研究室對日本密電的研究工作開始於戰前,可惜進展一直不大。

這種情況直到遲主任出現才發生了改變,對方學習的雖是電氣工程和經濟學,可在破譯密碼上頗有天賦,加之心思敏捷,又善於工科精算,很快就開啟了突破口。

遲主任發現,日本密電,特別是外交系統的密電夾雜著英文字母、片假名,其中又以英文字母居多。

而當前國際通行的電文編碼方式,有區位碼和自然碼兩種(非80年代的電腦輸入編碼方式),前者多用於明文電報,後者是密電碼的常用表達方法。

在自然碼中,明文的字元、詞或短語以兩個一組的方式被替換為特定的符號、字母或數字,從而形成密文。

於是遲主任將截獲的日本外務省密電從頭到尾劃分為多個雙字組,再進行觀察,希望能找出某種規律,以此獲得密電的基本加密思路。

經過長期研究,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些“雙字母組合”中有若干組的使用頻率特別高。

例如:MY、HL、GI等等,在電文中經常出現。

除了使用頻率高,它們還常常三四組、四五組結合在一起,又或是前後交叉顛倒出現。

這一現象,引起了遲主任的思考,這些最常見的字母組合,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具體點說,它們是標點符號,又或是“的、了、不、一”之類的助詞以及虛詞,還是阿拉伯數字?

遲主任繼續排查,並有了進一步的發現,這些使用頻率很高的雙字組,不多不少,剛好為十組。

首先,不管哪種語言文字,都不可能多個標點符號連續使用,虛詞、助詞使用頻率雖然高,也很少有重疊結構或互相結合的現象。

所以這就排除了“MY、HL、GI”為標點符號或虛詞、助詞的可能性。

按照歸謬證法,那麼便只有一種可能,這些出現頻率極高的雙字組,是用來表示0~9這十個數字的密碼。

如果能夠找出哪一組是1,哪一組是2,就不難繼續找出其組合規律,逐個破譯便是時間問題。

戴春峰聽到這裡,不由擊節讚歎,遲主任的破譯思路清晰,邏輯性很強,不愧是軍政部的電訊王牌。

可這十組密碼,分別對應的究竟是哪個數字呢?

而且一份密電不可能都是數字,還有其它文字內容,根據軍統以往的工作經驗,這部分文字內容才是有價值的情報。

魏大明點點頭,這也是他最佩服遲主任的地方,對方透過統計學的手段,收集了許多日文書本、雜誌、報紙、甚至,果然找出了一條規律。

“哦?”戴春峰奇道:“什麼規律?”

魏大明回答:“無論是民國,還是其它國家,人們最常用的數字是1,最不常用的則是9。

根據這一設想,池主任把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組合假設為1,頻率最低的定為9。

再根據0一般很少出現在數碼開頭這一特點,將基本上不出現在電報開頭的字母組合定為數字0。

這樣,算是初步破譯了三個數字,即1,9,0,確定了這三個基準點,便能進行下一步破譯。”

戴春峰越聽越入神,示意魏大明坐下說,魏大明微微鞠了一躬,小心翼翼地坐到凳子上,將剩下的破譯過程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