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隸屬某個師團,所以稱為“獨┴立”。

又因為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等多兵種,所以稱為“混成”,總體戰鬥力在日軍中屬於比較差的一批。

當然,阿部規秀的中將軍銜是貨真價實的。

只是細究起來,他的晉升經歷很奇怪,1937年晉升少將時阿部已經51歲了,這個年齡才晉升少將,明顯有些晚了。

詭異的是僅僅兩年後,也就是上個月,對方突然被東京晉升為中將,完全不符合日軍的晉升規則。

從少將到中將只用了兩年,即便在戰爭年代,這個晉升速度也是算快的,更別說阿部還沒有值得提前晉升的戰功。

這是為什麼?

答案其實很簡單,按照日軍的“潛規┴則”,將級軍官如果繼續升遷無望,通常會晉升一級後退役,以便提高退役後的待遇。

阿部53歲晉升中將,很明顯是安慰獎,接下來等待他的應該是被調回國,結果他非要親自率部作戰,最終死在了黃土嶺。

所以說,阿部規秀的名頭很大程度上是中日雙方共同炒作出來的,至少名將之花什麼的有點名不副實。

為什麼要炒作呢?

原因就一個,那就是他的死趕在了關鍵的時間節點上。

戰前日本人以為很快就能讓民國屈服,不料打了兩年多還是沒有多大的進展,民間心態普遍急躁。

為了加快戰爭的程序,日軍想借阿部規秀之死製造中日之間更深的仇恨,讓日本國內“同仇敵愾”。

而國府呢,更是迫切需要這樣的戰績來激勵軍民,讓百姓知道實日本人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於是乎,本來還算有點名氣的阿部規秀,從坪庸之輩搖身一變成了中日雙方“公認”的當世名將。

總之,阿部規秀的死帶來的“戰略意義”,遠比他的死亡本身要重要得多。

看看《朝日新聞》最後是如何吹捧吧。

“阿部中將親臨第一線,以便視察敵情,隨時下達命令,敵人一發炮彈突然飛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將右腹部及腿部數處受傷。

但他未被重傷屈服,仍大聲疾呼請求大家堅持,強撐著俯首向東方遙拜,留下一句這是武人的本分啊,隨後“壯烈犧牲”。

被炮彈打中,還能說出這麼多話,還能拜首,阿部規秀,是真的秀啊。

左重想罷,對剛回來的歸有光說了兩句,讓對方聯絡總部,問問山城方面有什麼新訊息。

被地┴下黨搶了個頭功,露了個大臉,用P股想都知道,某人肯定又要作么蛾子了。

果然,兩個小時後歸有光返回酒店,帶回了一條堪稱魔幻的新聞——國府要特孃的反┴腐了!

某人覺得,果軍之所以比不上地┴下黨,都是因為軍中貪┴腐成風,只要能打掉一批腐┴敗分子,定然能煥然一新。

這個艱鉅的任務不出意外的落在了軍統,準確的說是左重頭上,誰讓他是有名的情報高手呢。

用對付間諜的手段去對付貪┴官,那還不是手到擒來,某人還是很信任某個小老鄉的。

聽到這個訊息,左重剛升起的笑容凝固在臉上,反┴腐,還是去軍中反┴腐,這是恨自己不死啊。

那幫人是好惹的嗎,恐怕沒等他達到前線,就會身中8槍“自裁”,整個軍統一起吃席。

MD!

老鄉誤我啊!

左重眼前一黑,腦中急轉,思考如何才能推脫這個該死的任務,他還要留待有用之身繼續為黨國效力啊~

思來想去,他忽然想到了某個人,當即眼珠一轉貼在歸有光耳旁小聲低估了幾句,讓對方再去發一份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