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節趕路(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不識字是文盲,
不怨爹,不怨娘,
地主老財是豺狼!”
這是在強調學刁的重要性,讓士兵知道誰是敵人,又是誰在剝削他們。
怪不得八路越打越多,越打戰鬥力越高,軍隊有思想,幹部有信仰,如此焉能不壯大。
(不是水文,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地下黨很重視文化教育,更不以文盲為榮)
迅速將這些內容記在心裡,左重把本子還給了崔宏用,決定回去就向老戴和某人彙報此事,好好邀上一功。
至於會不會洩露機密,崔宏用既然敢給他看,就代表了對方不怕果黨知道。
而且看封面上的印刷數量,這應該是大規模下發的教材,不屬於保密檔案,否則也到不了游擊隊手裡。
左重和崔宏用在隊伍中間聊著,歸有光與游擊隊的國字臉漢子走在隊伍最前頭。
兩人各帶了一批人探路,防止有敵人埋伏,即使已經到了邊區腹地,也不能放鬆警惕。
但雙方探路的方式有所不同。
特務們挎著衝鋒槍,以單兵形式拉開,每個人之間保持幾米的距離,且面朝不同方向進行警戒。
越過開闊地時,總有一人用石頭、樹木為掩體等候,此乃標準的德軍野戰行軍、巡邏隊形。
中日開戰前,德國人在民國組建了多個軍事顧問團,軍統的行動訓練自然多參考德國國防軍的條令。
跟特務相比,游擊隊的隊形更加鬆散。
隊員們都是小隊活動,兩三人組成一隊,每隊隔了20米遠,步槍在前,僅有的一挺捷克式在後。
這種行軍方式跟任何國家都不同,是對方跟日本人長期作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首先,游擊隊戰士的槍法、戰鬥力跟日本人比不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想要打敗敵人只能用人數壓制。
一個人打不過你,那就三個,槍法差,那就幾條槍一齊開火。
再者,20米的距離既方便相互聯絡、喊話,又不怕炮彈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這都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訓,影視劇裡那種一窩蜂衝鋒,除了給鬼子送人頭,沒有任何作用。
兩種不同的探路方式,也說明了兩種不同的作戰思想。
軍統行動隊重視單兵作戰,游擊隊重視團體配合,兩者沒有高低之分,純粹是作戰任務和兵員素質不同。
行至中午,隊伍遠離了河邊的坪坦地帶,進入了高原丘陵溝壑區,西北標誌性的溝谷隨處可見。
這種地形很適合埋伏,偷襲,歸有光和國字臉漢子不約而同的繃緊了神經。
“拉開距離,搶佔制高點。”
歸有光輕聲下令,特務們的距離從幾米遠變成了十多米,行軍路線也從道路變成了沿著山脊線搜尋前進。
游擊隊的隊形同樣有了變化,他們避開了溝底這種容易被伏擊的位置,選擇由半山腰向前移動。
每兩支小隊負責一座高地,一左一右齊頭並進,一旦遭到山頂的襲擊,可以迅速調轉方向,對來襲的敵人進行兩面夾攻。
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互相看著也不順眼,但特務和游擊隊員的配合異常默契。
歸有光瞥了瞥國字臉漢子,國字臉漢子也瞥了瞥歸有光,兩人同時哼了一聲轉過頭,心裡卻對對方的表現感到滿意。
慢慢的,太陽昇到正當口。
熬了一整夜的眾人都有些疲倦,尤其是南洋慰問團的成員,走路都在打瞌睡,全靠鄔春陽帶人在旁攙扶才沒掉隊,移動速度卻不可避免的降了下來。
昨夜睡了一覺的徐恩增倒是精神頭十足,只是這傢伙許是吃壞了肚子,不時停下找個樹叢蹲下施肥,印證了那句老話——懶驢上磨屎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