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座,侍從室下達了韋員長的最新命令,讓咱們二廳三處對援華航空隊的那些紅俄人進行技術偵查,防止別有用心之人趁機破壞。”

內線電話中,軍令部工作人員恭敬說道。

左重聽完一楞,他擔任三處處長時間不短,還是第一次接到下屬彙報,這倒不是有人從中作梗,而是二廳特~殊地位造成的。

雖然也是業務機關,但國府的大部分情報工作有特務處和特工總部就夠了,實在沒有什麼任務留給對方。

況且二廳草建,內部的條條框框還沒有理順,人員、裝備都在招募調派,哪有功夫去打探訊息,執行任務。

更重要的是,左重很清楚光頭讓自己兼任三處處長的用意,無非是分權與制衡,這種複雜的構架有利於維護權力的坪衡。

說簡單點,他就是一個吉祥物而已,負責三處正常運作的是由對方任命的副處長,這有點類似於唐朝親王的遙領制度。

所以他懶得摻和進去,今天三處突然想起自己這個處長,肯定是有用的著特務處的地方,不然那些眼睛長到腦門上的“天子近臣”不會這麼做。

不過此時對紅俄援華航空隊上手段,光頭當真是一點臉都不要了,忘記了是誰在戰局危若累卵的時候給了國府幫助。

中日戰爭開始時,兩者的空軍根本不在一個水坪線上,實力可以說天差地別。

在蘆溝橋事變之前,果軍空軍列編9個大隊、5個獨~立中隊,裝備各種飛機296架,飛行員620名,能參戰的不足半數。

這些飛機效能嚴重落後,又缺乏相應的維修、維護,在金陵時連油料都沒有,實際上能夠投入實戰的飛機少得可憐。

加上當時國民政府根本沒有航空製造業,飛機和零件都是從外國購買,飛機打一架少一架,飛行員犧牲一個少一個,很難補充。

反觀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的日本,雖然由於軍費的原因,將空軍隸屬於陸海軍,沒有單獨成軍。

但是其規模不小,戰前日本陸航便有飛機1500架左右,海航有飛機1200餘架,飛機數量是民國的九倍以上。

其中裝備最多的是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九六式艦載戰鬥機,都是近幾年投產的新銳機型,跟西方國家飛機相比毫不遜色。

而且日本有完善的工業、訓練體系,飛機、飛行員的損耗可以從本土及時得到補充,不用看其他人的臉色。

這就導致了中日間的空戰是一場不對等的戰鬥,淞滬會戰中,中國空軍英勇殺敵,擊落敵機60多架,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三分之二的飛機,制空權被日軍完全控制。

國府在歐美到處求援,問題是美國人與日本人正打得熱火,將大量鋼材等戰略物資賣給日本,助紂為虐,大發戰爭財。

英國也賣給日本大批武器,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給予民國的援助更多是口頭而非實際,用句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就是願意提供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援。

光頭見求助美國無望,只能將目光投向紅俄,日本的全面侵華,讓紅俄看到了日本人的野心以及西伯地區的安全隱患。

於是民國和紅俄迅速走到一起,全面抗戰爆發一個多月後,雙方迅速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結成了“準同盟”關係。

隨之而來的是大批紅俄軍事裝備援助,具體種類包括了飛機,戰車,牽引車,汽車,火炮,輕重機槍,步槍,子彈等。

其中給的最多最快的,就是空軍援助,1938年9月,總共231架的伊15,伊16,СБ轟炸機,TB3從紅俄直接飛往民國。

同行的還有負責對國府航空人員進行培訓的86名技術專家,為了避免激怒日本人,兩個航空兵大隊的紅俄飛行員以志願者身份參加作戰。

到了10月份,紅俄志願航空隊又增加了一個СБ轟炸機大隊和一個伊15大隊,使得果軍空軍在退守茳城之後,迅速恢復了實力。

如果沒有這些裝備和飛行員,茳城早就被日本人飛機炸成篩子了,也不可能取得徐城戰役這場“驚天大勝”。

客觀的講,紅俄之所以願意援助國府,是希望中國抵抗更久,將日軍主力拖在中國戰場,避免被德日兩國一西一東夾擊。

並且大部分武器是用戰爭貸~款購買的,不是無償贈送,可從結果上看,紅俄的“雪中賣炭”確實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畢竟一直被光頭看做是救命稻草的西方人,一枚子彈都沒有賣給國府,尤其是那群飛行技術高超的飛行員,是用錢買不來的。

這些紅俄志願航空隊成員在中國戰場上開創了世界最遠距離轟炸記錄——從茳城漢口出發,奔襲小琉球北部的松山機場。

小琉球在甲午被日本侵佔,開戰後成為日機進攻民國的跳板和基地,大量日本轟炸機駐紮在當地,支援華中的日軍作戰。

漢口距離松山的直線距離將近1000公里,紅俄航空隊的28架轟炸機最大作戰航程也就1200公里,這意味著投彈後須立即返航,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行動失敗。

為了增加遠端奔襲的隱蔽性和突然性,他們甚至放棄了戰鬥機護航,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去轟炸松山機場這樣一個戒備森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