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節漢口(第1/3頁)
章節報錯
鹹~豐八年(1858年),前朝與英國簽訂《津門條約》,增闢了11個通商口岸,包括江城漢口。
正式開埠後,帝國主義列強蜂擁而來,在漢口乃至整個江城開洋行,設銀行,修教堂……
其中,殖民者最重視的是闢航運,建碼頭,以便將掠奪來的資源運回本土以及促進商業發展。
一時間江城碼頭雲集,中方控制的“土碼頭”和洋人控制的“洋碼頭”竟有兩百餘座,九省通衢之名不脛而走。
隨著國民政府退守江城,更加刺激了運輸業發展,尤其是民用碼頭,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異常熱鬧。
這一天,武昌通往漢陽工業區的烈女渡碼頭門外,多輛軍用卡車疾馳而來,在大門處猛然停下。
“吱~”
刺耳的剎車聲響起,不等汽車停穩,荷槍實彈的軍警人員便跳下車迅速佔領附近的制高點和進出口,將裡面的人包圍起來。
這讓在場的百姓驚恐不已,不知道軍隊想要幹什麼,紛紛想要逃離,結果被黑洞洞的槍口給逼了回來。
就在雙方氣氛越來越緊張之時,碼頭喇叭中傳來命令,要求所有人排隊,提供可以證明身份的檔案接受檢查和登記。
沒有攜帶證件的,必須說出住址、去向、聯絡人,若不是本地人,需要至少說出三個本地證明人證明身份。
聽到只是檢查,人群中的普通人鬆了一口氣,別有用心者卻臉色大變,試圖溜出包圍圈。
可他們很快發現,跟往常的搜捕不同,這一次果軍的佈置非常專業,沒有留下任何漏洞。
所有能夠走人的地方,全都有軍警值守,連江面上也有幾艘汽艇在來回巡邏,以防偷人跳河。
不僅如此,遠處還有一群工兵在架設野~戰電話,顯然是要對無法提供身份檔案的人進行核實查對。
這絕不是普通的治安檢查,而是情報甄別!
這讓某些人膽戰心驚,強忍恐懼開始思考對策,回憶是不是自身露出了什麼破綻,導致身份暴露。
沒多久,等候檢查的隊伍越排越長,數張木桌後分別或坐或站著幾個黑衣人,給百姓們做著登記和拍照留影。
隊伍中一個身邊長袍,手拎公文包的中年男人走到黑衣人面前抬手摘下頭上的帽子,微微鞠了一躬問了聲好。
“老總辛苦。”
“別廢話,叫什麼?”
“……”
“從來哪?”
“武昌。”
“本地人?住址呢。”
“舒家街3號,這是鄙人的證件。”
“去旁邊拍照,然後等著,讓你走再走。”
“好的,好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