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出就直接餵狗找下一個,老子沒工夫跟幾個小角色磨牙,記住了,明天天亮之前必須問出背後的指使者是誰,張長官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主。”

聽到要將目標餵狗,歸有光興奮地舔了舔嘴唇,示意小特務按副處長命令去準備,幹了這麼久的審訊工作,還真沒試過這招。

一旁的奸細這才明白對方哪裡是個雛,分明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笑面虎,如果不老實交待,自己肯定活不了,死,自己不怕,怕的是生不如死。

想著這,此人不再猶豫嗷得一嗓子喊道:“長官,我招,我是常餘慶的手下,本想著混口飯吃,誰知道這老小子投靠了日本人。

他命令小的去南翔,將朝廷大軍的動向查清楚,結果剛進鎮子沒多久,咱們這些人就被軍爺們給抓住了,還沒來得及報信。”

又是常餘慶。

這個苟漢奸。

左重皺起眉頭,思考一會後突然詢問奸細:“聽你口音是北方人,津門的?怪不得嘴巴這麼硬,怎麼,把我這當成“請打”的縣衙門了?

告訴你,這裡是特務處,不吃你們比兇鬥狠的那一套,況且你要是真的夠局氣,剛剛也不會開口求死,給我在這裝什麼硬漢。

想要活著出去就老老實實的交待,你是怎麼跟的常餘慶,什麼時候來的滬上,現在那個老傢伙又在什麼地方,你只有一次機會。”

他口中所謂的請打,指的是前朝縣令更替交接時,津門混混就會全部出動湧到縣署前,高呼自願請打,望縣老爺成全之類的狠話。

若縣令不肯打,那麼他們就不肯散,可成百上千的混混,全都打一遍也不現實,只能以抽黑紅籤的方式來決定誰可以請到一頓打。

規矩是抽到紅籤不必捱打,抽到黑籤相反,混混都盼著自己能抽到黑籤,抽到紅籤者甚至不惜傾家蕩產買黑籤,只為了一個面子。

而且這玩意還能父傳子,家中黑籤越多,江湖地位越高,這便是津門混混鬥狠的由來,兩個幫派談判不看誰人多人少。

就看誰對自己更狠,什麼自己捅自己幾刀,挖下身上的肉上稱么重量那都是家常便飯,最狠的要屬大頭朝下——下油鍋。

結合目標的口音以及不懼刑訊的特點,左重猜測對方應該是津門漕幫的人,而不是滬上漕幫,滬上混混沒這麼硬氣。

“爺,您說的對。”

奸細愣了愣,低下了腦袋老實回道:“小的確實出身津門漕幫,幾年前和弟兄犯下大錯逃了出來,在東北認識了常餘慶。

那個老王巴蛋說日本人是來幫咱們的,讓我們幫他辦事,我知道他是在騙我,當年八國聯軍可沒少禍害津門,可我們吃穿沒有著落,只能聽他的。

7月底的時候,常餘慶說要回關內,沒多久鬼子就用貨輪將大傢伙運到了滬上,到了之後所有人吃喝拉撒都在碼頭不準出來,再見到他是前幾天晚上。

我是真不知道他在哪,這老小子誰都不信,從來不說自己住在什麼地方,也不準人討論這事,長官,我願意戴罪立功,別拿爺們餵狗,成嗎。”

“其餘幾個人是你的同伴吧?”左重沒有直接回答,冷冷看了對方第一眼:“別說我不給你機會,說服他們投誠,饒你不死。”

“沒說的,您放心。”

一旦投降了,此人身上那股子混不吝又回來了,自覺他們撐了這麼久,已經對得起常餘慶給的那三瓜兩棗了,不算不講義氣。

左重懶得說話,揮揮手讓人將沒了一條腿的奸細帶下去,盯著不斷滴血的老虎凳陷入沉思。

日本人步步緊逼,漢奸為虎作倀,政府膽小如鼠,某人猶豫不決,再這麼下去國府怕是要完。

作為黨國的忠臣,看來自己做點什麼了,打定注意,他跟歸有光囑咐了兩句,離開了自來水廠。

當天晚上,在滬上擁有眾多讀者的《申報》刊載了匿名文章,指出如今和平已然絕望,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了,不能再輕言後退。

中國人固然不願挑釁,但敵人既處處壓迫,在戰略上就絕對不能再拘泥於守與抗二字,以免重蹈東北戰役及長城戰役的覆轍。

決不能永遠做被動的防禦,要明白此番作戰的地點是在自己的領土上,愈挺進則百姓所受的損失愈少,愛國商人的損失愈少。

那麼誰是愛國商人,反正四大家——族認為自己是的,尤其是日本人對他們的資產虎視眈眈的時候,聽說當天就有幾通電話打進了憩廬。

又聽說某人接完電話當即罵了娘希匹,摔碎了幾個茶杯,下令特務處對滬上的新聞媒體進行監視,找出其中別有用心的壞分子。

有句話叫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左重算是見識到了。

8月14日,請戰許久的中國空軍奉命出擊,對敵陸上據點施行反覆轟炸,同日金陵發表《自衛抗戰宣告》,宣佈實行天賦之自衛權,抗擊侵略者。

下午5時,圍攻部隊於空軍轟炸後正式發起進攻,大戰的血幕既已拉開,統帥部經過商討後決定將全軍主力向華東地區集中。

晚上7時,軍委會電令調防長安的第36師火速開赴滬上參戰,沿途一切車輛通通讓路;又令正由江城增援華北的第18軍第11師、第14師、第67師轉向蘇城輸送。

目的是儘快將87師、88師、95師、56師、獨立第20旅以及上述部隊全部投入到滬上爭奪戰中,徹底將日本人的駐軍趕下海。

果黨咽喉媒體《中央日報》也終於在開戰第二天後羞答答發表宣告:領袖既然決定開戰淞滬,主動出擊,必有其戰略意圖。

對此,國府中的文人墨客紛紛跳出來稱讚,滬上乃經濟重心,中外觀瞻所繫,故不惜任何犧牲,予以強韌作戰,所獲成就尤偉。

其次以淞滬之戰吸引日軍,減輕華北我軍的壓力,打亂日軍的作戰計劃,爭取主動,實乃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