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地方性貨幣由於需要幕府同意,也被稱作藩札,發展到明治維新時期已有200餘種。

藩札通常以手工製作的和紙作為鈔紙,加工方法獨特,造出的紙張質量上乘,不易仿造。

再使用天然凝灰岩作為紙張染色劑,能夠製作出顏色獨特、質感非常獨特的名鹽雁皮紙。

此紙工藝極其複雜,

成品率很低。

另外,日本人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分工協作,將印鈔底版分成若干塊交由多個工匠製作。

由於這些工匠來自不同家族,本身存在競爭的關係,不會出現私下偷偷仿製底版的情況。

並且每隔幾年,幕府就會對藩札進行改版,舊的紙鈔每年定期焚燒銷燬,以免出現偽鈔。

由於發行管理控制得當,備付制度監管有力,防偽方法有效,藩札一直流通了270多年。

1871年,日本政府發行了統一的貨幣—日元,藉助藩札的印刷經驗,防偽措施相當完善。

比如在名鹽雁皮紙的製作中加入特殊樹皮漿,天然色素就會把鈔紙染成獨特的淺黃顏色。

面值越大,

顏色越深。

這使得日元有著其它貨幣所沒有的滄桑厚重感,有很多人嘗試仿造,結果當然是失敗了。

整個日本只有幾個人知道這種神秘樹皮漿取自什麼大樹,具體的配比更是絕密中的絕密。

東京站沒被破壞前多次派人打探相關訊息,但是一無所獲,還差點被日本情報機關盯上。

而林傅一郎的情報裡,明明白白寫著樹皮漿來自三椏樹皮,也不知道他從哪搞到的訊息。

不過日本的造幣廠正是大藏省的一級下設機構,這個傢伙倒是有途徑瞭解這方面的情報。

官場嘛,

懂得都懂。

說是機密,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遵守保密規則,特別是對長官,死腦筋的日本人也不例外。

總之左重檢視過資料,三椏樹是一種瑞香科植物,據說是日本特有,其它地方沒有分佈。

這就有點扯淡了,他不相信那麼幾個小島有什麼特有物種,民國境內一定有類似的植物。

所以他才讓古琦去山城找一個僻靜點的地方,想要試試能不能“複製”日元,用來貼補經費。

只是知道鈔紙成分,不代表就能成功複製,水印、油墨、凸版印刷機、序列號都是問題。

任何一處出了錯,

那就前功盡棄。

左重不禁想到後世港城某部電影中的一段臺詞—你先去搞定無酸紙,我來搞定變色油墨。

畫家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複製鈔票,水印很好解決,兩張名鹽雁皮紙夾著水印紙就行了。

油墨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一次次的試,一百次不行就一千次,一千次不行就一萬次。

凸版印刷機最為簡單,國府再怎麼樣也是一個國家政權,可以合法的從歐美購買印刷機。

難得是序列號,第一不能出現重複號碼,第二編寫的號碼要符合日元鈔票序列號的規律。

這項工作需要專業分析人員和數學家協同完成,還需要工程師對印刷機進行復雜的改造。

複製日元,

確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