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節事變進展(和諧版)(第1/3頁)
章節報錯
長安事變發之後,各界對此事的反應各不相同,其中民國的老對手日本,反應最為強烈。
比如剛在全世介面前丟了面子的日本陸軍省,就企圖趁機實現徹底吞併華北的既定政策。
不過這項提議被餘怒難消的天蝗當場拒絕,誰知道陸軍馬鹿們會不會再打清君側的主意。
日本海軍則做好了武力干涉的準備,要求第三艦隊以及所有在中國的力量隨時準備應變。
其國內的聯合艦隊、艦空隊和三個大隊的特別陸戰隊也進入了臨戰狀態,開始發放實彈。
除此之外他們還向滬上、漢口等實際控制區增派人員、裝備,加強各非法佔領地的防禦。
在軍方上躥下跳的同時,日本政府指責少帥為叛徒,破壞和平云云,竭力挑唆民國內戰。
鬼子甚至向國民政府提出合作請求,表示願意共同討伐張、楊二人,恢復東亞穩定秩序。
總之,
就是不讓民國好過。
這種舉動極大激化了英美與日本的矛盾,英、美想的是政局穩定以便維護自身在華利益。
畢竟做生意需要市面穩定,他們主張設法營救某人,和平解決兵變,儘量避免雙方開戰。
左重的老朋友,英國駐華公使白龍度親自上陣揭露日方陰謀,為營救光頭之事奔走呼號。
外交部都因此忙碌了起來,一個半殖民地國家能被幾大強國輪番伺候,這得多大的福氣。
在這種情況下,12日下午,受光頭夫人委託,光頭的顧問端納前往長安傳達國府的決議。
少帥表示只要光頭答應停止內戰,聯合地下黨一致抗日,依然竭誠擁護某人繼續做領袖。
端納表示理解,在這個國家待了這麼多年,他明白這個主張也是全民國民眾的迫切要求。
有了共同的目的,雙方的談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很快,少帥和楊將軍就給出了相應誠意。
當天晚間,少帥和楊將軍對外發布通電公開了兵諫的經過,提出了和平解決的八項要求。
12月13日。
民國各界人士敦促國民政府儘快實現國家、民族的統一,不要再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同日,特務處在金陵的戒備進一步升級,尤其是駐軍方面,監視哨甚至放到了軍營內部。
這讓首都衛戍部隊的軍官們甚為不滿,不過在得知家屬區得到“保護”後,集體保持了沉默。
但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人想要光頭活,就有人想要光頭死在長安,比如不死心的何部長。
此人號召了一大批軍事委員會的高階將領,到自己的何公館內密會,對外號稱白衣誓師。
他們糾集了十多萬在陝省周邊的人馬準備“勤王”,向進陝的各個要地、交通沿線發起攻擊。
除了軍事攻勢,
何部長也沒忘記輿論宣傳。
受他控制的中央日報挑動,新聞界、文化界人士紛紛譴責少帥以及楊將軍的“叛變”行為。
《大公報》張季鸞撰文《給長安軍界的公開信》,勸告東北軍儘快投降,勿要誤國誤民。
某些大作家更是斷定張楊名為抗敵,實則自壞長城,破壞統一系國家之罪人,罪惡昭著。
事變爆發第三天,水木大學召開臨時會議,共同起草了《水木大學教授會為逆匪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