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節滬上局勢(第2/2頁)
章節報錯
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那麼多地方,華東區為什麼非在那裡租房子,這裡面會不會有問題,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滬上就是敵後。
他緩緩地睜開眼:“極司菲爾路77號,房屋的主人是什麼背景,知不知道我們的真實身份,若是有洩露訊息的危險,立刻進行轉移。”
鄔春陽翻找了一下資料,立刻唸了起來:“房屋是華東區以開辦英文學校的名義租下的,房東是英國人,常年在歐洲,並不在民國。
當時去籤合同是管家,這兩個人的背景資訊非常清楚,都是普通人,跟日本人或者地下黨沒有任何接觸,也沒有發表過相關言論。”
把駐地選擇在這裡,一是相比於治安嚴格的法租界,人員在公共租界行動更加自由,同時工部局方面對國府公務人員持友善態度。
二是租界大部分房屋是中小型商業建築,能夠容納咱們這麼多人的住宅不多,加上極司菲爾路上住的是中國人,不容易引起懷疑。”
左重臉上面無表情,背景資料準備得如此詳細充分,餘醒樂在這件事上估計沒少費心思,他們要是直接搬走,那就在打對方的臉。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他思考了一會,露出笑臉:“既然是餘區長的好意,便先不動了,人家是地頭蛇嘛,咱們的任務還要依仗華東區在租界內部的關係。
除了房屋的情況,滬上各方勢力的最新情報有沒有,特別是關於法國人和英美的,這裡不是金陵城,想做事先得摸一摸水有多深。”
鄔春陽贊同的點點頭,在金陵有完善的軍警系統作為後盾,有漕幫馬天長配合,他們的訊息渠道可以深入到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到了滬上呢,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華界雖然掛著民國特別市的牌子,可軍閥、幫會、政客相互勾心鬥角,又跟與金陵爭權奪利。
特務處別說命令這些人,就算請求幫忙,還得看人家給不給面子,他把檔案袋裡的檔案全倒了出來,挑出其中一份拿在手中說道。
“法租介面積較小,約有一萬五千畝,主要是住宅區,毗連一段江灘,人口50萬,外國僑民佔了小部分,其中法國人只有兩千餘人。
最多的是俄國僑民,人數多達一萬多人,大部分是白俄,在俄國內戰末期流亡到民國,英國人也略多於法國人,差不多有兩千人。
軍政事務幾乎由法國總領事獨裁,公董局為名義統治機構,下設的巡捕房目前有巡捕四千人,大部分為華捕和越捕,法國人很少。
負責情報工作的政事治安處為法國保安局下屬機構,負責人叫約書亞,背景未知,經歷未知,只知道大約五十多歲,情況就這些。”
聽著法租界的粗略情況,左重抬手摸了摸下巴,法國人的統治力量還是很強大的,看來任務期間要儘量避開此地,以免節外生枝。
只是華東區的工作有些不稱職,這麼長時間連對手的底細都沒查清楚,就算那個約書亞的警惕性強,也該透過其它途徑尋找線索。
顯然餘醒樂成了區長之後就成了標準的官僚,做事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早沒了那股銳氣,左重忍不住皺起眉頭,看向鄔春陽。
“說說公共租界。”
“是,公共租界是滬上的工商業中心,有數百家工廠、碼頭、碼頭、建築綿延數公里,還有多家公園、娛樂場所、飯店以及領事館。
總人口約有120萬,其中外國人4萬,掌握著所有權力,所謂的工部局的董事聽命於英國商行和銀行的大班,如愷自威家族兩兄弟。”
鄔春陽說到這裡展示了一張照片,上面有兩個中年白人站在馬匹旁,看樣子是從某份報紙上的新聞報道,他指了指照片上的兩人。
“他們不光是怡和洋行大班,還是英國軍情二處在民國的情報機構,公共租界警務處特別部的負責人,在滬上擁有著非常大的勢力。
哥哥託尼·愷自威擔任工部局總董之後,成為公共租界的政界首腦,弟弟約翰·愷自威畢業於劍橋三一學院,會流利的漢語和滬上話。”
好傢伙,武力、權力、財富和統治機構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民國人、外國人都在一小撮人的控制下生存,這一點都不資本主義。
如果說法租界是大隔命前法國的海外縮影,那麼公共租界就是改革法案前英國的遠東翻版,左重揉著腦袋,滬上的局勢真夠亂的。
“副處長,到駐地了。”
前排的鄔春陽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