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半年時間的海洋科考中,海洋生物研究所發現,所有海獸裡面,掠食者的比例高達90%以上,其餘的才是植食性海獸……”

岡薩雷斯講述的這些知識,都是目前的生物學教科書沒有的內容,包括教師在內,所有人都聽得非常認真。

“按理來說,海藻的來源極為廣泛,也更容易獲取,植食性海獸所佔的比例,不太可能這麼小。”

“關於這裡面的原因,有的研究員認為,這與魔能有關,海獸的魔能普遍比海魚更強,對水流的掌控能力更強,這大大降低了捕獵難度,掠食者很容易獲取食物。”

“還有的研究員覺得,這與暴風季有關,眾所周知,一旦進入暴風季,絕大多數海魚都會離開海洋表層,進入深海,這客觀上提高了深海的魚群密度,有利於海獸的捕獵。”

“不過,以上僅僅只是猜測,真實的原因有待於進一步驗證……”

一位教師忍不住問出一個問題:

“岡薩雷斯閣下,我注意到,您剛才說的是‘絕大多數海魚’,我記得教科書上明確寫著,在暴風季,所有海魚都會進入深海……”

“不。”岡薩雷斯微笑著回答道,“事實上,這是教科書的謬誤……最新的發現已經推翻了這一點。”

“這是海洋生物研究所下半年的海洋調查裡,最重磅的發現之一……去年在灣海海域北部調查時,我們注意到,某些海魚種群並不會進入深海。”

“這些海魚會在200500米深的海底,尋找一塊佈滿淤泥的地方,將身體埋在幾米深的泥巴下……在持續整個暴風季的觀察中,我們確認,它們會一直不吃不喝,保持這種狀態。”

“透過這種方式,它們的能量消耗會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時這也有利於躲避掠食者……直至暴風季消退,它們又會成群結隊的從淤泥裡鑽出來,返回淺水層。”

“這種奇特的現象,我們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所長,芙蕾女士,稱之為‘暴風休眠’……”

岡薩雷斯講述的一樁樁事情,讓這群學生聽得如痴如醉。

其實這些現象,不算太離奇,也並不難觀測,只是從來沒有人願意研究,這才一直不為人知。

數千年以來,海潮領第一個將目光投向海洋,也第一個用學術的方式,系統的研究海洋生物。

……

“嗡……”

兩臺大功率魔動機不停顫抖著,驅動絞盤緩緩旋轉,粗大的鎖鏈被拉得“咔咔”做響。

在數百人的注視下,這頭海獸的上顎被一點點拉開,露出一張巨口,以及茫茫多的牙齒。

這張嘴巴是如此之大,當魔動機停下來時,其張開的高度竟超過35米,寬度不低於20米,簡直如同巨型山洞,足以裝下一棟近10層的高樓。

一眾海軍官兵,以及大群學生,站在它面前,渺小得像微不足道的螞蟻。

即使是親手幹掉海獸的岡薩雷斯,此時也難掩驚容。

更不要說這幫小孩子,此時他們一個個眼睛瞪得圓溜溜,嘴巴張得老大。

更讓人驚奇的是海獸的牙齒。

它們是如此之多,加起來足足有數百顆,最小的牙齒有2米多長,最長的十幾枚獠牙,長度達到驚人的6、7米之巨。

縱然海獸已死,這密密麻麻的利齒,仍舊散發著讓人心驚肉跳的威懾力。

岡薩雷斯揮揮手,命令水兵們搬過來一堆木箱,接著他踩著木箱,三兩下便爬入海獸的嘴巴里。

這種行為很有一點“作死”的意味。

在數十米高處,也就是巨獸上顎內側,數十根慘白色的利齒,正對準岡薩雷斯的腦袋。

而海獸上顎僅由幾根合金鎖鏈吊著,儘管鎖鏈粗若兒臂,可相比龐大的上顎,看上去好比纖細的髮絲,令人十分懷疑,鎖鏈是否能拉得住上顎。

萬一鎖鏈崩斷,這張巨口將頃刻合攏,岡薩雷斯也將被咬成碎片。

小孩子們情不自禁的為這位膽大的軍官先生,捏了一把汗。

不過,岡薩雷斯非但不覺得緊張,反而在海獸嘴裡歡快的蹦跳幾下,最後穩穩站在一顆粗大的牙齒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