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4根較短的鐵樹幹當做立柱,最長的一根充作橫樑。

最後再給龍門吊裝上兩個大型底座,以及相應的吊具,一件大型造船裝備就出爐了。

底座上各安裝了4對高大的負重輪,金屬輪轂還安裝著厚實的尼瑪膠輪胎,以方便移動龍門吊。

如此驚人的體型,自然讓龍門吊一躍成為領地裡,迄今為止最高最大的重型裝備。

任何人只要一進入造船廠10公里範圍內,都能一眼望到龍門吊,因為它實在是太醒目了。

事實上這座龍門吊一問世,就轟動了塞隆島,當地居民更是第二天就成群結隊的跑來看稀奇。

連奧丁島都有不少人慕名前來看一眼龍門吊,讓兩座島嶼之間的快船航班都多賣了不少票。

1張船票價格15枚銅納爾,往返一共30枚銅納爾,對大部分人來說不算便宜,由此可見龍門吊的名氣之響亮。

當然,大多數人都不被允許進入造船廠,只能遠遠的看一眼。

除了龍門吊外,船塢也經過了一定的改造,地面被特意修整過,還鋪上一層厚厚的水泥。

與原先的船塢相比,翻新後的船塢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它是幹船塢。

也就是說,船塢裡沒有積水。

這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但在異界,卻非常難得。

考慮到造好的帆船需要出塢,船塢地面必須低於海平面,或者僅比海平面略高,這樣在漲潮時,船塢內才能有足夠的水深,可以讓帆船浮起來。

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漏水。

船塢越大,防側漏越難,漏水之後排水更難。

因為只能用手舀,可光靠人工,要排到猴年馬月去啊?

再加上異界潮汐頻繁,一天漲潮好幾次,漏水情況自然也更多。

即使防漏做得再好,可下雨了該咋辦?萬一雨還特別大呢?

所以大多數時候,船塢裡總是或多或少有一層積水。

在這種情況下,在船塢裡幹活,就等於是泡在水裡,而且每天一泡就是十幾個小時。

那造船工匠們會感覺舒服嗎?

當然不舒服。

腳都泡爛了會舒服嗎?泡出一身風溼病舒服嗎?

可為了養家餬口,再難受也得忍。

真正的幹船塢確實有,但那得看老天的臉色,如果太陽暴曬半個月,船塢自然就曬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