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討債(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正房回到芝萱閣,林熙道了一聲困,假借回籠覺的由頭躲進了帳子裡。
溫氏和花媽媽有一茬沒一茬的在外閒聊,林熙則擁著被子扳起了指頭。
她很歉疚,她明白今天母親的舉動全是因為她的“孽事”,林家這個清流世家,怕的就是名聲有汙,而偏偏康家雖然搬遷遠走,但山水總有相逢時,若日後這事漏了出來,爹爹林昌便再難於翰林院待下去,倘若林昌真出了事,這林府便多少是要經歷一場暴風驟雨的。
母親不易啊!
林熙內心嘆息著:為了扶起林家免得日後禍事,母親是橫下心得讓林家有個拿的出手撐得起檯面的千金小姐,是以盤算上了這位葉嬤嬤,可這葉嬤嬤偏偏又是這麼一個情況,母親如此這般只怕祖母的心裡會怨上母親,這日後……
林熙越想越不是滋味,但此時她眼前仿若出現了母親那憔悴的面容,激動的神情,她捏了捏小手,暗暗發誓:母親,女兒不孝害家裡如此惴惴不安,女兒必當珍稀母親搏來的機會,努力成為家中的名聲牌坊,庇護林家,再一雪我的仇怨!
就在林熙發誓的時候,林家老太太已經差人備好了馬車出了府。
馬車裡,常媽媽給老太太湊上兩方靠墊確保她的舒適,而後才嘆了口氣小聲唸叨起來:“您這性子一上來,誰都拗不過,不就是叫她來嘛,您要真覺得傳個話不成,寫封信也是成的啊,若是擔心她心裡不舒服,我給您親自送去都成,何必您自己個跑去請?這不憑白給她添了臉,虧了您自己個嘛!”
“若是不誠,請來也是白搭,好吃好喝的供上,我時不時的還得陪著,若她胡應付幾下,孩子們學個半吊子,我豈不是真正的虧了自己個?既然橫豎求到人家了,該舍臉就舍,只求能把事辦成!”老太太說著就閉上了眼。
常媽媽聽了這話心裡更不舒坦了,尋思半天嘟囔起來:“這太太也真是的,明曉得這裡的彎彎道道,還打主意打到了您這裡來!真是……”
“你別怨她了!可兒出了事,大家心裡誰不難受,她這個當孃的更是傷了心的,老爺在翰林院供職小心翼翼慣了,咱們林家又世代為了名聲所累,更不能見半點傷,這次可兒的事,老爺埋怨了她整整半個月,她也是被逼到了難處,才想出這法兒的!”
“我的老夫人啊,您倒是處處都體諒了,可就沒想過那位接回來又算什麼事呢?宮中出來的嬤嬤們也不少,花點銀子的事,您只消駁斥上一句,就不必今個遭了這罪,你說您怎麼就答應了,就算哪位再有本事,也不能弄回來硌著自己的心窩子啊!”
“兒媳婦說的是實在話,她那身本事手段,都是稀罕。何況,我們又不是權貴之家,人家上趕著扒拉,說不好聽的,就算老爺拿著銀子去,只怕也請不回來,倒時候更加的丟臉,她既然是最好的,我就請她回來吧,反正我都半截進土的人了,腆出這張老臉又算什麼!”林老太太說著擺了擺手,那常媽媽也就忿忿的扭了頭不再言語,只摸索著給老太太揉起了腿腳。
……
葉嬤嬤住的莊子並不算遠,就在京郊外大約十里地的秀水莊。
這裡是林昌入了翰林後,由林家老太爺為他置得一處莊子,當時不過才一百二十畝而已,如今這二十年下來,收買併購的竟也擴到了三百畝。
彼時他們一家都還在贛州時,林昌春闈得了二甲第十三名,後入了翰林院。訊息出來的時候,葉嬤嬤尚在府裡伺候著老太爺,便提出的意思叫在京郊外備下一處莊子,留著日後給林昌就近供著一些閒錢應酬。
官之一途,有太多門道,老太爺深以為意,便差人奔赴京城,購置了這莊子,後葉嬤嬤又給了建議,在京城裡買下了一處宅邸,慢慢的修整,到了老太爺致仕後,這一家子就由贛州搬了上來,倒也住的踏實了。
只是後來林老太爺去世後,林老太太住在那屋裡左右心頭不舒服,而葉嬤嬤反正都已去了莊子裡,老太太乾脆叫人尋了處新的宅邸買下來,搬了過去,把原有的倒賣了,還因此大賺了一筆。
今日裡馬車一到,老太太隔著紗簾看到莊子裡裡外外收拾的規整,這心裡一顫,就想起這事兒來,急忙的抓了常媽媽的手,低聲嘆到:“宅子叫我給賣了,她怕是要怨我的!”
常媽媽嘆了口氣,自己伺候了這些年的夫人,平日裡威風,做事也幹練,頗有度數,可只要一遇上這姓葉的,就心裡沒了底:“她都搬離了的,還管的到那許多嗎?再說了,林府上的事,您是主母,豈輪到了她?她連個名分都沒呢!”
一句話給了老太太底氣,她便不再言語,待進了莊子裡歇了口氣再入正房是,莊頭和管事都迎了上來。
“給老夫人問安!”莊頭說著躬了身:“今個晌午得了報,知道您老人家已出發,我們幾個就趕緊的給您把賬冊都清了出來,不知老夫人要幾時對賬?”
林老太太擺手:“得了吧,你們都是林家的老人了,最是忠心的,我犯不著查啊對的。”
莊頭聞言欠了身:“那您來的急,是有什麼差遣?”
“也沒什麼,就是,想看看我那位,老姐姐。”林老太太說著掃拉了下帕子:“她現今可好?”
莊頭一愣,臉上有些尷尬之色:“老夫人可把我問住了,那位葉嬤嬤自來了莊子上,就沒住進備的院子裡,她自己從莊子的佃戶手裡花錢買了一家農院並五畝田,自耕自種的過日子,因著她身份特殊,我們也不好和她收賦,是以並無什麼來往,也不知她的情形。”
常媽媽聞言不悅的瞪向了那莊頭:“你這也太不操心了吧,那麼大個活人什麼情況你都不知,她可在你的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