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〇章 皇帝的怒(第2/2頁)
章節報錯
見狀,宣雲錦心下一沉,最後的那是僥倖已經煙消雲散,很明顯,這洩題的事情怕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四書考的是《中庸》,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這句話,宣雲錦是依靠著記憶,硬背下來的。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一般來說,論語和孟子是考得最多的,中庸之道對於一腔熱血要走上仕途的學子來說並不太適合。
相對來說,這又是比較偏門的考題,很多學子雖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卻不一定有自己真正的想法。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正因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標準,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實行它。
這樣說來,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為一種理想的道德規範而加以提倡呢?
當然,這些解讀是章奕珵說給她聽的,宣雲錦表示自己理解只能知道個大概,實在晦澀難懂。
想著考生還要以中庸全文的筆調格式寫明這話的論點,再闡述自己的想法,當真是不容易。
“鴻雁于飛,哀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宣雲錦緩緩的說著,看著皇帝的表情越來越難看,怒氣眼見就要衝頂而出。
這是五經中的詩經,《鴻雁》的摘句。
詩經裡那麼多篇,幾乎篇篇經典,首首有自己的寓意。
這幾句的意思大概是:大雁成群天上飛,聲聲哀鳴好悲涼。只有那些明白人,說我辛苦又勞累。但是那些愚昧人,說我驕傲又逞強。
聯想到整篇鴻雁的意思,那考題就有意思了。
自私者總是從一已的私利出發,以偏狹的眼光雲看人識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
小人物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在於他具有默默無聞、吃苦耐勞、富有同情心、從未有非份之想這些品質。
當然,整篇鴻雁所對映的東西比較多,就看個人怎麼理解了。
估計讓章奕珵給她仔細解釋,能夠整整說上好幾天的。
不過,小人物的品質,中庸?呵呵,這次的考題也挺相輔相成的。
做好了估計會很出彩,做不好,恐怕就要狗屁不通,自相矛盾了。
宣雲錦忍不住暗自考慮著這次考題,出題如此偏門,又夾著為官之道,皇帝怕是真心實意的要選取人才。
不曾想,竟然有人將考題洩露,原本的考題就要作廢了。
這樣的考題,對通讀四書五經,真正理解透徹的學子來說是有益的,若是在自己報復多一些,才華本事真一些,估計要被選出來不難。
“據說案例是一則古井血屍案……”
不等宣雲錦細說,皇帝怒氣已經繃不住了,突然開口打斷:“不用說了。”
“呵呵……”皇帝冷笑一聲,氣得一把將手中的茶盞給砸在地上,嚇了太后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