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子都是農村出來的,很多富戶往上數幾代那也是農家出身,聽到這樣的詩大多深有感觸,仔細一琢磨,就更加有一番感同身受的味道了。

主題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擦邊就好,宣雲錦深諳此道,所以做得很完美。

懂詩的在品味,不懂的不敢隨便發表評論,場面一度非常的安靜。

院長夫人和雅縣主忍不住對視一眼,看著宣雲錦的眼光有些嘖嘖稱奇,這可都是真本事啊!

項院長點了點頭,忍不住嘀咕:“可惜,西洲書院沒有流芳石碑,這樣的詩句比起流芳石碑的檔次又能差到哪裡去?”

項院長難免有些諷刺,想起徐老的想法,不過是自己打臉罷了。

人家質量有保障,不過是不屑出這風頭罷了,旁人上竄下跳的實在難看。

不過,宣雲錦的詩還是對人有影響,很多裝備上臺的都突然對自己作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就想重寫,哪怕是重寫也不滿意,就一直修修改改的有點不敢上臺。

章奕珵默契的將宣雲錦唸的詩寫了下來,品味了一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喜歡這句,總覺得可以比喻很多的意思。”

宣雲錦笑呵呵的坐下,悄悄給章奕珵豎了一個大拇指,這可算是整首詩最精華的一句,也是傳得最開的一句。

議論了一番,不少人才真的相信宣雲錦是個有本事的。

哪怕依舊有人認為這詩應該是事先就準備好的,但是誰都不能否認這首詩的好。

越品味越有意思,有人甚至閉著眼睛賞析,早有所準備的譽寫者連忙將章奕珵寫下的詩抄寫了不少遍,紛紛發了下去。

只是說的話,有些字不知道宣雲錦用的哪個,看著整首詩的用詞,這才覺得越發經典,紛紛小聲的討論起來,交頭接耳。

比如,豚,是豬。足雞豚,意謂雞豬足。

一副農家景象躍於紙上,令人回味無窮。

不管怎麼說,詩會還是要正常進行下去的,西洲書院的學子鼓起勇氣上臺後,這節奏陸陸續續就起來了。

就是人有點多,哪怕只有一個主題也上百人上臺,很快就當吃午飯的時間了。

這個,詩會進行中也不耽誤大家用餐,果然樂食坊的吃食端上來,大家覺得邊吃邊聽也挺有意思的。

比什麼戲班子新鮮多了。

宣雲錦也覺得有意思,尤其一些寫實的打油詩,朗誦起來朗朗上口,聲聲入耳,令人食慾倍增。

作為仲裁,倒是不用首首都仔細的去聽,因為旁邊有人會抄寫,仲裁最先要人人給一份的。

聽不如看,意境更勝。

真不愧是詩會爭霸賽,比起當初在西雲縣遇見的一群學子作詩水準還是要搞很多。

沒有一點本事的,估計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