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了父皇,讓南宮照登上大寶,毫無疑問,母親和自己唯有死路一條!

當年也是為形勢所迫,父皇才立南宮照為太子,不過是暫且讓朝廷安定一時的策略,父皇心中裝著的始終是母親和自己!

賢王又認真聽金氏說了前世種種災難、戰亂、南宮照因何而死,自己完全是順應時勢和天意,冊封太子,幾年後順順利利登基為新帝……當問知前世並沒有羅真和馮錦繡,賢王不由得頓了一下,表情凝重。

隨後金氏提及前些時候曾提議賢王府的人注意貯蓄糧食,也不知道被採納了沒有,總之應該不計代價,大量收購貯存糧食,因為從今年往後,至少三年之內,大盛國災荒不斷!

到時候賢王若能拿出糧食,救濟民眾,能得到更多黎民百姓的擁戴,在金氏的前世裡,賢王也是以賢明和溫善,給廣大子民們留下深刻印像!

今年不知何故,並沒有出現上輩子那樣的災荒前兆,金氏猜測,應該是羅真和馮錦繡搞的鬼,因為他們找到並掌握了一名逃奴,那名逃奴原屬於成國公府,她偷聽到了金氏重生的秘密!

以馮錦繡的古怪,她或許能做出某些了不得的事情,一定要多多留意這個偏遠山鄉來的女子!

賢王聽金氏這麼說,不禁深深皺起了眉頭。

最後,金氏又誠懇地表示:她代表成國公府,領著幾個兒子願為國效力,只聽命於賢王!賢王府若有需要,自己名下所有產業、京城、東州各票號、商樓,任憑呼叫!

賢王對金氏這樣的識時務自然是十分滿意,也適當地給予一番勉勵,對羅姝的傷勢好言安撫一番,表示會派太醫過去為她精心治療,儘量不能誤了婚期。並保證金氏成國公世子夫人的地位絕不會被動搖,將來,她想要哪個兒子承爵位,都由她金氏說了算……

金氏和羅方母子倆在賢王府待了兩個時辰,之後坐著賢王府的馬車出了城。

下晌酉時過後,羅端、羅容兄弟護著一隊人馬回到成國公府,馬氏扶著金氏從馬車上下來,直接進了內院,除了羅端兄弟幾個,沒有人知道,金氏竟然趁著今天出城的機會,大著膽子跑去見了賢王。

而金氏母子離開王府之後,賢王也更換衣裳,坐著馬車從另一邊城門出了城,直奔他師傅的青蓮觀。

九月初三日,宮裡傳出訊息,太子妃產下一女,母女平安。

錦繡知道後,問羅真:“我是不是得進宮去探望一下太子妃?”

羅真搖頭:“不必去了,我對南宮照說你至今對宮裡還是很害怕,南宮照倒是很抱歉,說等過一陣再來看看你,並特意關照:讓繡繡近期少出門,往後日子長著呢,我還會有很多孩子,禮物可以讓人捎過來,不方便的話,以後補上就是了!”

“南宮照這麼說的?”

“是啊,他原話如此,我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錦繡無語了,看這臉皮厚的,趕上他家城牆了!

於是洗三日這天,錦繡裝病閉門不出,婉拒了好幾個貴婦同路進宮的邀請。

有的真的好心好意,有的則只為想提前看看送的禮物,對比一下,錦繡倒是很想“不方便”,省下這份禮,想想都讓人家惦記著了,那還是算了,整飭出一份拿得出手的禮物,讓羅真拿去交給寧國公夫人,由寧國公夫人捎進宮。

至於田氏就不必送禮了,品秩不夠,又不是很好的親友關係,不湊這個熱鬧。

又過幾日,便是九月九重陽節,本朝有重陽登高的習俗,適巧重陽節這天豔陽高照,風清雲淡,京城民眾幾乎是傾城而出,城外方圓五十里之內,不管哪座山上都能看見有人影綽約,人們相互呼應,山上山下盡情大吼大叫,有文人騷客帶了絃樂瑤琴,乘興彈奏,高聲吟唱歌賦,倒是別有樂趣。

別的官員今日可以沐休過節,羅真卻不能,因為皇家人也要出城登高,他被欽點相隨左右!

皇帝外出遊玩,身邊除了有嬪妃和眾皇子環繞著,還得要三五十個文武官員隨行才有感覺,羅真封了個一品侯爵看似很了不得,卻經常沒有節假日,只要皇帝欽點,就得跟屁蟲一樣地跟著,毫無自由,偏偏還有人把這種事情當成是恩榮!

皇家人個個金枝玉貴,要登高去的自然是皇家山莊,山莊裡每座山都修好了山道,鋪的光潔石板路,就算有階梯,那也是比較平緩的,外面別的山頭,他們恐怕是爬不上去的。

錦繡姐妹幾個才不喜歡爬山,從小到大早爬夠了東山山坳,卻是拗不過謝小玉,這富家小姐一大早就跑來找她們,小麻雀般吵得要命,非要出城去玩耍看熱鬧,偏偏方二牛也放假回來了,這小子不愧是謝小玉的擁泵知己,表現得比謝小玉還要興奮,大肆渲染城外如何如何熱鬧,老老少少什麼人都有,各種玩藝兒也多,好玩得很……成功把錦玉錦雲的玩心撩撥了起來,一致跑來找錦繡,說要是她不帶她們出去,那她們就跟著娘和二爹去好了!

錦繡自己不跟著,哪裡敢放心放這一大家子人出城?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那就去玩唄,羅真不在身邊也不要緊,有侍衛們在,萬一發生緊急情況自己也能應對一下。

盤算了一下,錦繡決定出城後,由著妹妹們在城外隨大眾遊玩一會,累了之後,就領著孃家人去皇帝賞賜給羅真的那個山莊,那個莊子有山有水景緻不錯,莊戶們打理得極好,可能還有些果子讓她們摘著玩玩,可以吃一兩頓農家樂飯菜,想爬山就爬前頭那座不高不矮的,後面那座又高又陡的大山諒她們也不敢冒然去招惹,玩夠了歇息一會,就可以興盡而歸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