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回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氏的預產期是過年前後,但她懷的雙胎,藥堂大夫也曾說或會提前,關傑早做好準備,請了產婆在州城家裡常住,餘氏和關木則精心養得幾十只肥雞,單等州城那邊傳來訊息,夫妻倆就趕過去,陪田氏和剛出世的孩子在州城住個十天半月,然後全家一起回東山村,進新屋、過年祭祖,給孩子辦滿月酒。.sHuoTXts.
這些應該是他們大人商量好了的,如今羅家人也都走了,錦繡便領著婢僕們將田宅裡裡外外打掃清理一番,將各個房間傢俱擺設儘量還原到全家人都在時的樣子。
又趁著羅真去州城,抓緊在洞天裡把幾件做到一半的事情趕快完成,省得拖放太久,那人只要在家就總是粘粘乎乎形影不離,睡著了都不肯放過她,抱得死緊,所以半夜開小差偷偷潛進洞天什麼的是行不通的,只能白天找藉口躲開一小會,進入洞天完成每天必修課就得趕緊出來。
近期洞天裡的糧食和水果蔬菜暫時放著,只要不收割採擷,這些就都保持原樣,等得閒了再打理。
田大姨和大姨夫前陣子已經去州城了,錦繡只需去一趟田家莊跟田姥爺一家告辭,村裡鄉鄰都在近邊也沒問題,馮進和馮家那邊,因著近期他們總是糾纏不休三不五日地找上門,錦繡也派人過去說一聲,讓他們知道自己去京城了,別再過來煩關家人[網遊]奶瓶的使用方法。
再把家中儲藏室中的各樣食材、備用藥材之類都打點整理好,院裡水井也儘量多地兌了洞天泉水,將後院種養蘑菇的暖房移交給關木和餘氏,就沒別的什麼事了。
那邊羅真將羅老夫人、羅松等護送到州城,因著住處問題又引出一場紛爭。
羅方自知羅真與金氏之間的冰凍非一日之寒。為免金氏難做,回京之前分別在州城和方石鎮給她各安排了個住處,全都是鄭府的別院,金氏倒也住得安心,之後羅妍惹惱錦繡,非但被趕出東山村,連州城羅宅也不讓她們進了。幾位姑娘便也都住進了鄭府別院。
羅妍驕橫傲慢。也不是好相與的,羅真的宅院不容她,便將羅老夫人和鄭氏留下的十來個管事和婢僕們都叫出來。連同老太太和大太太的一些物什,全部搬進了鄭家別院。
這樣,羅老夫人和鄭氏回到州城,自然而然地就被引到鄭府別院去。羅老夫人還沒下車就發覺不對,這不是原來住的地方啊。待身邊人跟她解釋清楚,羅老夫人頓時大怒:自家分明有宅子,為毛還住別人的地方?想她身為國公夫人,用得著寄人籬下嗎?
當下先把羅真罵了一頓。羅真沒聽完就掉頭走了,羅老夫人又責斥羅妍胡鬧,不該亂動她東西。然後一聲令下,命馬車掉頭回羅宅。另外讓家丁婢僕們將羅妍搬來的東西又全部搬回羅宅去。
這老太太也真是奇葩,左右只在州城待兩天,對付過去就完事了,她偏不,也不怕麻煩,非搬一趟不可!
林瑤跑出門來,看見外祖母就抱住大哭,她已經膩味了這地方,早盼望著回京城,好不容易外祖母來接她了,哪裡還肯放手?撒嬌賣痴緊纏著再不願意分開,羅老夫人疼愛外孫女,便帶了她一起回羅宅。
另外兩個金家姑娘雖是金氏內侄女,實際卻是羅老夫人帶她們來的,因此也趕忙跟著羅老夫人走,最後只剩下羅妍和她娘,羅妍眼見一個兩個白眼狼似的說走就走,沒一個肯留下陪她,氣得咬牙切齒,又自知這次把羅真招惹狠了,倒是沒敢跟上羅老夫人。
金氏一邊勸撫女兒,一邊趕著去迎接丈夫羅松,老太太自管去羅宅,羅松可得跟她住一塊,夫妻倆分開這麼久,今天終於又可以團聚了。
羅松根本就沒下馬車,他是男人,坐的車子得押尾,離得挺遠,只隱隱約約聽見羅老夫人在前頭吵嚷幾句,跟著馬伕就說要掉頭,羅松正躺在軟墊上閉目享受俏婢雪蓮吹氣如蘭地替他按摩肩膊頭部,舒服得很,哪顧得去理會外頭什麼情況,只管由著馬車將他拉到哪裡就去哪裡。
金氏追出來,早不見了羅松的馬車和隨從,還以為羅松誤會她也能搬去金宅,忙讓身邊婆子趕緊追過去,告訴世子爺她和羅妍還住鄭府別院,讓世子爺轉回來。
那婆子一直追到羅宅,看見羅松的馬車停在門外,人卻是已經進去,而前院廳堂上,人來客往,熱鬧非凡,全是些官員和穿著錦衣華服的老少爺們,婆子哪敢造次?只好掉轉頭回去跟金氏如實稟報。
州城官員及各方人士聞訊前來,這一回羅松身體和精神狀況不錯,便有心情與大家周旋應酬,連賈霆也閒不下來,羅真不管他們,自顧吩咐手下看情況安排行程,車船並濟,走最直的路線,爭取早日回到京城惹愛成婚。
安排妥當他便想趕回東山村去接錦繡,卻見關傑也隨幾位武官一道來拜望羅松和賈霆,不得已只得陪坐在側客套幾句,待酒宴擺上來,大家入席吃酒談話,羅松因身體之故不勝酒力,給各位客人敬酒便全由羅真代勞,不知不覺華燈通明夜色漸深,羅真也喝得醉了。
後院又是另一番熱鬧情形,二堂兩側花廳也各擺了幾桌酒席,羅老夫人和鄭氏、金氏陪同前來拜望的夫人太太們談笑共飲,待散了席,大家體諒國公夫人白天趕路勞累,只略坐一坐,便紛紛告辭回去了。
羅老夫人由兩個媳婦攙扶著回到正院住處,躺靠在羅漢床上,長舒口氣,總算是可以好好歇著了。
金氏是求了羅老夫人,由羅老夫人身邊羅嬤嬤去接她來的,也是估摸著錦繡不在,羅真在前院忙於應酬不會進後院,把羅妍也帶了過來。
幾個姑娘不耐煩和不相干不認識的人應酬,早就退席回到正院。四人正好湊得一桌打葉子牌玩,看見羅老夫人她們回來,便也不玩了,一起圍攏來吃茶說話。
羅老夫人對金氏道:“那錦繡是個拗脾氣,都說了要趕路,她偏就不肯跟著我們一起回來,硬要先與她家那班沒個正經的親戚道了別。唉。所以為何娶妻非得要門當戶對。咱們家堂堂勳貴,對上這小門小戶的姑娘,真是怎麼說也說不通!也罷了。明天真兒得再跑一趟,回東山村去接她,來回總得三四天,左右松兒這邊也需要應酬一二。等他們到來,估計直接就上船了。兩下里見不見面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們娘倆也甭回去了,就住我這,把那院子還給鄭家。再好好謝謝親家!”
她轉對鄭氏:“我這次從京城帶了兩支百年老參來,也沒用上,明天你拿一支去。再合上別的,連同東山村得來的幹猴頭菇也給一份。這個可是好東西,眼下也只田宅有。東山村就在那山峰下,井水真是清甜清甜的,既然田宅能種出來,想必東山村別家也能!你不妨告訴親家,若還想要,可以找那村裡哪個有水井的人家起個暖房種養起來,左右你也去看過真兒媳婦怎麼弄那暖房……咱們在京中離得太遠是沒法子,親家就住在赤州城,能時常吃到東山村的猴頭菇,養身健體,好著呢!”
鄭氏笑著點頭:“母親說得是,明兒我回孃家就跟他們提點一下。那東山村雖偏僻了些,可著實是好地方,不說那猴頭菇,便是上次真兒媳婦他們從山裡採摘回來的鳥梨,都能做成良藥,我得的那些,送了幾瓶回孃家,我爹吃完,那經年的咳症竟是好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