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終於點頭說道:“損壞的槍械倒是可以,數量不多。除了這些,像是汽油之類重要物資,還有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能否作為交換物資,可以換到多少食物?”

“這些當然能換,”夏勇回答,“不過我們那邊對汽油、汽車之類需求不高,交換價格遠遠不如人口和槍械資源。倒是藥品比較珍貴,僅次於槍械的交換價值。或者這邊有閒置的鐵、銅、鋁、鋼及各種金屬礦物、金屬製品,量大的話也能交換。”

顧弘點點頭,秦壽那邊的要求符合庇護所物資需求。

不管怎麼說,勞動力絕對是庇護所最需要的資源。這邊也是一樣,因為有上千倖存者,才能保證庇護所各個建築迅速完成,包括周圍防禦。

槍械彈藥是確保庇護所,以及外出探索確保安全的重要武器資源,排在第二也能說得過去。

至於醫用物資,各種藥品是確保倖存者生命安全,尤其這種艱苦條件下能夠儘量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資。

各種礦物、金屬製品,則是庇護所勞動所需必備製作材料及現成工具。

對秦壽來說,擁有足夠的食物資源條件下,想要儘可能多地獲得這些資源,理所當然。

經過數小時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協議。

夏勇最初要求熊山這邊用三百個倖存者換取熊宴、丁濤,被顧弘押到120人,終於敲定。本來就是漫天要價,120個倖存者是顧弘底線,也是最能緩解熊山庇護所壓力的結果。

省下120個倖存者的口糧,再到秦壽那邊換取大量食物,剩下的人都能吃飽。

至於人選,準備挑出庇護所內勞動力最低,或者工作最不認真的,不好好工作都屬於浪費食物,乾脆把這些累贅丟給秦壽。

用作交換的倖存者很弱,就算經過訓練也無法成為戰鬥力。

工作不行,又不能成為戰鬥力,到了秦壽手中也不擔心反過來威脅自己。

除此之外,其他倖存者絕不用作換取資源。

跟夏勇談妥,拿一些損壞槍支、閒置礦物、工具,包括運送倖存者的車輛列入清單,提出自己的需求。

雙方各自確定交換明細,每一種物資交換數量都進行激烈談判,最終達成彼此能夠接受的底線。

顧弘這邊得到保證,可以獲得大量食物,秦壽那邊也得到想要的槍械零件、各種礦物。

顧弘這邊將物資準備妥當,秦壽早在直升機內建物品箱提前放入用作交換的食物。

由他親自制造出來的交通工具,本身攜帶一定數量的揹包格子,雖然跟自身無限揹包沒得比,直升機容量是所有可製造交通工具中最大的。

設定“僅允許夏勇使用”,除秦壽自己還有夏勇,任何人無法開啟直升機容器,就算搶走直升機甚至將他摧毀,裡面的物資還是弄不出來,安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