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鈍(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前腳剛離開大石頭,餘希檸這邊就重新出發,兩撥人打了個時間差,誰也沒正面碰見誰。
預訂的茶座在半山腰處,宋喬他們到的時候給餘希檸打電話,她和林烜就下山過去彙合。土窯雞、紅薯和雞蛋都可以讓店家準備,茶座也有零食櫃臺,不過價格賣得比較高,宋喬順路去了趟超市買了不少零食,一下就堆滿整個桌面。
“介紹一下,這是我最好的朋友希檸,這是林烜。”宋喬挽著男朋友的手,還有些不好意思:“你們叫他陳遇就行,遇見的遇。”
“哈嘍。”
打完招呼各自坐下,餘希檸這個角度正好能看到上山的人:“於薇還沒來。”
“她剛在群裡說了,幫爸媽送完飯才來,估計會晚一會。”
宋喬伸手拿了個小砂糖橘,陳遇自然而然地接過幫她剝開,把上面的白絲都去了才遞給她。
小情侶的膩歪,餘希檸只能佯裝沒看見,注意力集中在其他話題上:“她爸媽今年過年回來了嗎?”
之前聽許於薇說,她父母的戲團往年都要出去演出,難不成今年不用。
宋喬:“好像說是來縣裡表演,等她來了你問問。”
說曹操曹操到,許於薇提著裙擺踩著小皮靴上來,手裡還拎著兩盒蛋糕。
“太久沒爬過山了,好累。”
挨個打招呼完,許於薇坐在餘希檸身邊,把凳子搬得貼近,倆人手挽手緊挨著,對面就是宋喬和她男朋友。
林烜孤家寡人正好坐在沖茶位:“我像是來給你們端茶送水的。”
“是挺像。”餘希檸半點不客氣,說完看向許於薇:“聽說,你爸媽今年回來過年了?”
“對,劇團今年也沒接到什麼活,剛好村裡要遊神,就請他們回來演酬神戲,就是廣場戲。”
許於薇說完,見大家都不太懂,拿出手機調出幾張照片來給他們看。
“就這些,以前劇團都是進場演出,就跟我們看舞臺劇一樣,上臺表演那種。但現在不景氣了,也只能在過年過節時接一些鄉裡的聘戲。”
許於薇收起手機,搖了搖頭:“這碗飯我覺得是沒什麼出路了,以後也不會有人看,我都勸我妹出去打工,趁年輕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也好過現在跟著劇團東奔西跑。有上份沒下份的。”
“說起來,我媽今年沒有去營鑼鼓班,但初一初二我出門時,還是能看到隊伍,感覺跟往年沒什麼區別,都是些老人。”
餘希檸的話引起許於薇共鳴——
“其實年輕人都不愛看這些,你聽說過學鋼琴、學小提琴、學舞蹈、學書法,是不是很少聽學唱潮劇?太小眾了,而且遲早被淘汰。”
話裡話外都是不看好,主要還是因為家庭緣故。
“你這話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會什麼都不懂,在我媽學校看見哥哥姐姐們跳布馬舞,覺得裝扮好精緻,就說我也想學。我媽說學這個沒用,將來無用武之地。現在看好像……”
餘希檸努力回想:“除了新年,好像也沒見過有人跳布馬舞,就像你說的,太小眾了。”
“你沒見過,不代表它就消失了。1993年,縣裡布馬舞就曾到香港參加文藝遊行表演,澳門回歸的時候,霞西的布馬舞隊還參加過巡遊活動,當時很多新聞媒體都報道了。還有第七屆亞洲文化藝術節,霞西布馬舞隊也參加了,還贏得了不少專家和觀眾的盛贊。”
陳遇的話擲地有聲,持有不同見解:“傳統文化是小眾,正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增強對它們的關注與瞭解,挖掘本身有的文化和社會價值,去傳播和發揚,才能讓更多人關注到潮汕地域文化。”
許於薇嗑瓜子的動作都停了下來,有點窘迫,好像對面坐著個老師在給自己上課一樣。
宋喬攔著陳遇,主動抬手解釋:“澄清一下,他沒有在生氣,就是新聞專業的說起話來比較嚴肅。”
餘希檸和許於薇對視了一眼,幹笑著點頭。
林烜率先發現盲點,問:“你是霞西人?”
陳遇:“你怎麼知道?”
“你對霞西布馬舞的情況太瞭解了,連年份都知道。”
林烜半天就聽見“霞西”兩字,之前也沒覺得布馬舞特指哪個村的文化,能這麼瞭解,要麼就是本村人,要麼就是對布馬舞感興趣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