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好訊息 植物園的金銀花可以採收啦!……(第2/2頁)
章節報錯
遊客們不敢挖太多竹筍,因為大竹筍一個就有一兩斤了,挖太多回去吃不完就只能先冷凍起來。嶺南省人普遍追求食材新鮮,冰凍過的食材在他們看來都是不新鮮的,為此他們寧願天天來挖筍,也不想一次性囤太多。
靠著賣菌子和竹筍,路引終於可以在不動用自己存款的情況下,用公司賬上的錢給員工們發放工資了。
除此之外,中藥植物園那邊還給她帶來了一個好訊息——金銀花可以採收了。
乍聽到這個好訊息,路引就往中藥植物園那兒跑了一趟,和她欣喜的反應截然不同的是被她僱回來打理藥用植物的藥農們。
藥農之一的林友燕就擺出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樣。
路引問她:“你怎麼是這反應?是不是藥田有什麼問題?”
林友燕搖頭,說:“金銀花長得都非常好。”
路引不說話,林友燕才又繼續說:“園長不務農可能不清楚,金銀花從播種到第一次成熟至少得九個月的時間。”
路引明白了,這些金銀花是三月份種下的,現在才六月就可以採收了,生長週期壓縮了三分之一,如何不叫日常負責打理這些藥用植物的藥農們感到驚奇?
她當然也清楚這是全體山靈努力工作的成果,在她看來一個月長成都不足為奇,但這太顛覆藥農們的認知了。
這些真相是沒法跟別人說的,路引佯裝懵懂地問:“這些金銀花長勢喜人不是好事一件嗎?”
林友燕一噎,她當然也知道是好事,可重點難道不應該在它們如此反常的長勢上面嗎?
路引又說:“我記得你們說過在照料這些金銀花的期間,並沒有遇到蟲害的情況,會不會是這個原因?而且,一直以來打理植物園的是你們,對於它的長勢,你們應該比我更清楚才對。”
林友燕徹底語塞。是呀,她跟另外幾個藥農天天打理這些藥用植物,什麼時候澆的水、什麼時候施的肥,沒有人比她們更清楚。
親眼看著它們一天天長成熟的是她們,路引又怎麼可能清楚它們的生長週期為什麼這麼短呢?
“你擔心有問題的話,我拿些樣本送去檢驗一下。”
林友燕尷尬:“不是我擔心有問題,我只是——”
她不知道該說什麼,看到路引這麼淡定,她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大驚小怪了,畢竟她不是專業的藥農,只是曾經打理過藥田而已。
園長說的話也很有道理,興許是沒有遭遇病蟲害,金銀花長得就比較快。
又興許是雞籠嶺的水土好呢?
雞籠嶺的菌子和竹筍都長得特別好,又特別美味,足以說明是這兒綠色無汙染的環境和水土促進了這兒的植物生長。
路引安撫她:“沒關系,檢驗一下好讓大家安心。況且這些藥用植物加工成藥材後,會在我們景區進行銷售,雖然已經取得了藥品經營許可,但有相關檢驗證明的話,遊客才買得安心嘛。”
看到如此赤忱的路引,林友燕是徹底鬆了那口氣,也不再糾結這一點。
其他藥農也被路引用同樣的方式給忽悠過去了。
路引安排藥農們採收金銀花,然後送一些羊城的專業機構檢測。
嶺南省的中藥企業很多,這些檢測機構自然也不少,路引找的是國企控股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因為要排隊,大約半個月後出結果。
在拿到結果之前,路引先將這些金銀花送去烘幹儲存包裝。
她種的金銀花不多,三畝金銀花的産量在烘幹後是210斤,——一般藥農種植的金銀花,只有在豐産期,即種植三五載後才有這個産量。
幸虧這金銀花是多年生的,一年能採收多次,加上山靈們將它的生長週期縮短了,等於産量翻了一倍。
市面上的幹品價格一斤從幾十元到兩百元不等,品質越好的金銀花價格越高。
路引對自家的金銀花十分有信心,準備將金銀花按罐包裝,每罐50g,售價60元。
……
嶺南省的夏天頗多雷雨,尤其是端午節前,下了一場又一場龍舟雨。
路引發現森林公園內只有兩個涼亭,能讓遊客避雨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看了眼資金,幹脆讓人在森林廣場和兩個大門那兒設計幾頂既美觀又實用的遮陽棚,還選取了一段路修建一條綠道長廊。
雞籠嶺森林公園園長資金充足、不拖欠工程款的傳聞在很多搞工程的包工頭間傳開了,因此路引壓根不需要去打聽,就有許多建築公司、工程包工頭主動遞了名片。
不過秉著“用心經營,打造最好森林公園”的原則,她還是先去調查了一番,又看過他們給的設計方案,最後定下一家口碑好、設計方案也做得不錯的建築公司承建遮陽棚和綠道長廊。
等她忙完這些,端午節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