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相認(第1/2頁)
章節報錯
母子相認
從前她一直以為神仙是萬能的,今日方知神仙也會受傷,也有辦不到的事情。
潤玉離開後,錦覓看著星月交輝的夜空,雙手合掌、虔心十足地向上天祈求:“老天爺,阿玉神仙太苦了,求求你讓他們母子團聚,求求你保佑阿玉神仙得到幸福吧!”
從兒時在夢中見到潤玉時起,潤玉在錦覓眼中,一直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的氣質和模樣,他眉眼溫和、氣質沉靜,一直溫柔待她,以至於錦覓一直以為他是個生活很幸福的神仙——畢竟只有自己過得幸福,才會溫柔寬和對待他人呀。
可今日聽了他兒時的往事,才知他幼時竟過得那麼苦,尤其是在經歷了那麼多的疼痛和苦難之後,他非但沒有長歪,沒有變成惡貫滿盈、壞事做盡的惡人,反而成長的如此優秀,讓錦覓對他既感到敬佩,又更是心疼。
她再次誠心祈禱:“老天爺,請務必保佑阿玉神仙順心遂意,喜樂安康!”
“師父?”不遠處的迴廊上,響起一個清脆的少女聲,隨後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的傳來,“師父,這麼晚了,你怎麼還沒休息?”
來人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女,名叫雙華,是錦覓十日前在山匪手中救下的小姑娘。
半個月前,南平侯如旭鳳猜測的那樣,裡通外敵,暗中給涼虢人送信,信上說要聯合他們,讓他們大軍壓境,屆時,他會說服熠王禦駕親徵,到時他們裡應外合,正好半路除掉熠王。
旭鳳將計就計,帶兵親徵。現在雙方估計都在抓緊時間趕路。
錦覓作為旭鳳的禦醫,本是要隨行守護熠王安泰的,但旭鳳認為自己身上毒素全除、百病全消,不需要她一介女流之輩跟著到處顛簸,於是讓她留守熠王宮,替旭鳳穩住後方。
熠王宮中實在無聊,錦覓除了偶爾喬裝改扮出宮義診,再就是揹著竹筐上山採藥。雙華就是錦覓上山採藥時,偶然在山匪手中救下的。
小姑娘親眼目睹爹孃慘死,自己又險些喪命,驚嚇過度生了一場重病。錦覓費力將她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
但小姑娘病好之後,只記得自己名叫雙華,其他記憶如同過眼雲煙,被忘得一幹二淨。
錦覓憐她身世悽苦,又見她無依無靠,打算將她送回聖醫族新址,讓她與族中同齡的小姑娘們一起學習醫術。但小姑娘卻像是有有印隨效應的小動物,對醒來第一個見到的錦覓十分親近,簡直是黏人到恨不得如廁都一起。一提到要送她去聖醫族,就哭的上氣不接下氣,一副離開錦覓就是要她的命一樣。
錦覓見狀只好將她留在身邊,又見她聰慧能幹,於醫術一道很有天賦,在惜才心理影響下,將小姑娘收為了自己的首徒。
或許是首徒的原因,錦覓對她十分重視,不僅將她帶在身邊悉心教誨,更是處處呵護。宮中見過師徒倆相處情景的宮女內侍,私底下討論說錦覓把徒弟當女兒、妹妹養,對雙華又是嫉妒又是羨慕。
“為師睡不著,出來散散心。”錦覓轉身看著這個身高只到自己胸口高的、身板瘦削的小姑娘,招了招手,讓她陪自己坐到院落的石凳上,“這麼晚了,你怎麼也沒睡?”
“師父,徒兒害怕。”小姑娘身體輕顫,臉色略顯蒼白。
“怕什麼?”錦覓輕撫了一下她的額頭,又看到她臉上有著一些竹蓆壓出的睡痕,眼角有些通紅,明顯一副哭過的模樣,錦覓柔聲道:“又做噩夢了?”
“嗯。”小姑娘靠過來,雙臂緊緊抱著錦覓,一副生怕她消失不見的依賴之情,聲音裡帶著哭腔,“師父,我夢到我對你大不敬,我……我竟然給你下毒,害得師父毒發身亡。”
“師……師父,夢裡的我太壞了,太壞了……”小姑娘把頭埋在錦覓肩膀,一道道熱淚濕透錦覓的衣服,像做了錯事的孩子,後悔、愧疚、難過……種種心情糅雜在一起,“師父,我不會像夢中那樣害你的,我一定不會害你的,師父,你相信我好不好!”
“傻孩子,夢境都是相反的,”錦覓環抱著她,“雙華放心,師父沒事,師父好好在這兒呢。”
雙華懇求道:“師父,我只有你了,你不要不要我,師父,你永遠都不要丟下我好嗎?”
“師父怎麼會不要你呢?”錦覓好笑道,“雙華這麼乖,師父就是放棄自己,也不會不要你的。雙華乖啊,不哭了哈。”
潤玉聽了錦覓的話,當即再次前往洞庭湖底。
彥佑看到他不甚意外,歉聲道:“幹娘性倔,還請大殿海涵。”
潤玉微微有些失落,“無妨,幾句話,在這兒說也一樣。”
他跪在洞府前,朝裡頭的生母道歉:“昨日孩兒對母親說了很多重話,孩兒心中深感不安,孩兒離開之後又憶起一些舊事,這才知道,是孩兒錯怪了母親,原來不是母親遺棄了孩兒,而是孩兒拋棄了母親。”
“當時年幼無知,一定傷了母親的心,孩兒慚愧,如今久別重逢,得見母親康泰,還有兩位出類拔萃的義弟,承歡膝下,代為盡孝,孩兒心裡實在高興得很,也自責得很。”
“孩兒今日不求母親原諒,但求來日方長,孩兒相信,總有咱們母子相認,得享天倫的那一日。”
潤玉朝著裡頭的母親三叩首,又見母親還是不肯原諒自己,他只能轉身離開。
彥佑想要給他打打氣,便也跟著他一起離開。
“大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往洞庭湖面走的路上,彥佑鼓勵他,“我定會努力促成你與幹娘相認一事,大殿,來日方長。”
“彥佑,母親那裡,有勞你多費心了。”潤玉欣慰的看著他。
“有我在,大殿放心吧。”彥佑頓了頓,開解道:“大殿,幹娘並非頑固,只是眼下有些事情不方便詳說,大殿莫要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