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獵物,打得差不多了,大軍將營地挪了地方。

有一天,朮赤回來報告:“父汗,發現一個大河谷中,有一個大湖泊,那裡的風景非常好看!”

這個大湖泊,就是後來的喀納斯湖。

次日,成吉思汗、耶律楚材、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等人,在朮赤的帶領下,來到了喀納斯湖所在的河谷。

從山上向河谷走時,林中的地面上,除了堆積著厚厚的一層苔蘚,還有茂密的草甸,百合、鬱金香等花兒開得正豔,在馬蹄的踐踏下,散發出一股清香。

來到喀納斯湖邊的沼澤地,大家下了馬,放出了獵犬,獵犬剛一出去,就驚起了兩種體形非常龐大的動物。

一種是馬駝子,它們在溪流的入湖口,捕殺聚集在那裡的魚兒。這裡的馬駝子,在陸地上處於食物鏈頂端,從來沒有見識過人的厲害,見了一群人和犬,根本沒有恐懼感,反而有三隻馬駝子,向一群狂吠的犬衝了過來。

沒有人在旁邊,獵犬隻好夾著尾巴回來了。

朮赤和察合臺見狀,立即帶著人上去,一陣箭雨過後,三隻受傷的馬駝子暴怒了,呈人立姿勢站立,開始咆哮起來,狂舞著一對有力地前肢,向前奔跑了好幾步,才栽倒在地,再也起不來了。

還有一種動物,則是經常在沼澤地裡活動的奇形怪狀的大鹿,頭上頂著鏟子一樣的大角,而且身子是前高後低,發現人和犬後,先是愣怔了一下,然後躲到沼澤深處去了。

成吉思汗沒見過這種鹿,便問身邊的耶律楚材:“長鬍子博聞,認識這種鹿不?”

“興安嶺老林子中,也有這種鹿,當地人稱為駝鹿。”耶律楚材答道。

駝鹿具有蹼狀的大蹄,騰躍力量也很強,後來被人稱為“沼澤之舟”,

大家將關注點從駝鹿身上移開,開始欣常湖邊的美景,

河谷四周的老林子中,自下而上地生長著白樺樹、落葉松、冷杉和雲杉等樹木,裡面分佈著很多溪流,溪水裡有很多細鱗鮭和北極鮰等魚兒。

遠處的高山上,常年不化的積雪,在陽光下閃爍著亮光。近處的湖水,在藍天白雲之下,呈純淨的藍綠色,完全是其它湖泊春天的顏色。

河谷之中,不時迴響著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發出的“嘟-嘟-”的啄木聲,成群的野鴨在湖邊的淺水區域活動,而白鷺等水鳥則跟著駝鹿,在沼澤地不停地起飛和降落。

當然,他們暫時還不知道,湖水中有大魚,可以一口將野鴨吞進肚子裡,在這裡生活久了的野鴨,都不敢在深水中嬉戲和覓食。

在春秋兩季,倒是有遷徙途中的野鴨等水鳥,想在這裡作短暫停留時,由於不知道大魚的兇猛,從而將性命丟在這裡了。

一行人置身於此,恍然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耶律楚材詩興大發,隨口吟了一首詩:

誰知西域逢佳景,

始信東君不世情,

圓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時平。

突然,獵犬開始狂吠起來,連一向不作聲的契丹犬,也氣咻咻地吠叫起來。

他們仔細一看,湖邊早已掀起了一波大浪,大家的坐騎去湖邊飲水時,冷不防地受到了大魚的攻擊,朮赤的馬,竟然被一條近十米長的大紅魚,拖進了湖裡。

朮赤趕緊拿出弓箭,向大魚射去,其他人見狀,也一齊向湖中射箭,大魚身上中了數箭,連血都染紅了一片,卻沒事一樣地拖著馬,徑直去了湖中心。

不一會兒,十多條五米以上的大紅魚,開始爭著撕咬起馬來,血很快染紅了湖面。到後來,馬被吃光了,中箭的大紅魚身上有血腥味,也成了其它魚的撕咬物件。

一時間,二三十條大紅魚和其它種類的大魚,都爭先遊了過來,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不到半個時辰,那條將馬拉下水的大紅魚,也被吃得只剩下一些骨架,看得岸邊的人,無不駭然。

成吉思汗開口說道:“這裡是最好的避暑勝地,林中有成群的狍子和馬鹿,湖邊又有這麼多大魚和駝鹿,足夠大家吃上好一陣子了,特別是這些大魚,一條也要上百人才吃得完。”

“過去,遼國皇帝有吃頭魚宴的習慣,每年春天在黑水裡捕到最大的鰉魚後,就要舉行頭魚宴。”耶律楚材想起了自己的祖先,在興安嶺地區吃頭魚宴的事情。

成吉思汗來了興趣:“聽舅舅提起過,蒙古人很少吃魚,這種大紅魚的個頭,與鰉魚差不多,我們也可以像契丹皇帝那樣,舉行一次頭魚宴,來預祝此次西征,能夠大獲成功。”

“父汗說的是,吃了頭魚宴,以圖一個好兆頭!”窩闊臺善於揣摩人心,首先附和了成吉思汗的想法。

“大汗和三太子說得對,漢人將這種大魚稱為鰲,吃了這種魚,就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耶律楚材及時避開了關於契丹人的話題。

在成吉思汗看來,這裡有一種親切感,兼得捕魚兒海和興安嶺的風光。在成吉思汗童年的記憶中,捕魚兒海和興安嶺是兩個帶給他最多快樂的地方,一輩子都是忘記不了的。

他隨即拿定了主意:“明天,我帶著各位將軍和一萬中軍,將營地移到這裡,開始捕殺大紅魚和駝鹿,吃完這些東西,我們差不多就該繼續出發了。”

接著,一行人打著馬,帶著獵犬,又到喀納斯湖周圍逛了一圈,獵了一隻駝鹿,分解了肉之後,他們趕回了山上的營地。

格格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