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荊棘之路(第一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宋父會步步錯走到那樣瘋狂的地步,未嘗不是因為出國的誘惑。
對於一出生大半輩子都在農村窩著的鐘家人,更是遙不可及的東西。
於老師也同樣是無比驚喜的,一開始她對鐘秀的確抱有不小的期待,因為她比於靜在省城音樂學院見過的任何一位天才都要優秀,是哪怕在天才堆裡,依然能閃耀光芒的孩子。
她有著無與倫比的的音樂天賦才華,也應該到更高更廣闊的地方去。
“國外有著最好的聲樂老師,最好的平臺。等鐘秀去了國外,一定能得到最好的資源培養,她的未來必定會大放光彩的。”於老師的激動喜悅之情不下於鐘秀的家人,她是真心為這個天才學生能得到大好機會而高興。
於老師還怕鐘家人不知道這件事的重大意義,恨不得掰碎了仔細科普說,擔心他們捨不得女兒去那麼遠,或是對外國人抱以黃頭發綠眼睛妖魔鬼怪的刻板印象。
不過也不用她費工夫了,這個訊息一傳回來,從市裡到縣裡都轟動了,還有領導特地到三河村來看望慰問鐘家,並表示鐘家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一個女兒實在不容易,要是有什麼困難盡管跟政府說,政府不會虧待了人才。
順帶也受到褒獎的村長和村支書都是紅光滿面,走路都帶風。
鐘秀獲得官方資助到國外音樂學院進修,是縣裡乃至市裡的驕傲,連學籍都直接被從村裡轉到了市裡最好的學校,當然教育局也發了一筆豐厚的獎學金。縣裡還給鐘父鐘母安排了一份清閑合適的工作,連鐘家全家的戶口都轉到了縣裡,至於房子,縣裡也大手筆地獎勵了一套四居室的樓房。
這可是政績,不說全國至少在全省內是多大的面子啊。
連省電視臺都有大肆報道,本地最大的報紙《南江日報》記者媒體來鐘家跑了幾趟,又是採訪又是拍照的,一水的鮮花贊揚聲幾乎要將鐘家給淹沒了。
村裡的人都一臉的豔羨,又給錢又給安排工作的,鐘家這真是靠女兒飛黃騰達了啊。
連平時重男輕女的人家心裡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這生個好閨女比生十個兒子還中用。沒聽鐘老頭說麼,什麼都不懂,就知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花錢,也要供兒女讀書,學音樂。
這還是登到報紙上的,鐘大山和鐘母都是大字不識老實巴交的,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哪裡懂得說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還沒有於老師這個音樂方面專業人士擅長呢,最後磕磕絆絆的就說起了平日的家常。
只能說不愧是省級的報刊記者,從鐘家人口中提煉出了要點,也正符合主流思想,加上他們也知道上頭有意將鐘秀樹立為鋼琴神童音樂天才的典型,甚至是一張名片。
在撰稿的時候自然就大篇幅寫貧苦農村家庭出身的少女學習音樂的勵志奮鬥史。
和真實情況也差不離,事實上採訪的記者也是很佩服羨慕鐘家,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條件,能支援女兒學鋼琴實在不容易,同樣也羨慕他們有著這樣一個富有音樂才華的女兒,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帶著全家跨越了階級。
據聞省決賽結束後,鐘秀是第一個被國外音樂學院邀請確定下來的選手。
報紙一登出來後,鐘秀的名字在全市幾乎無人不知,縣裡少年宮更是迎來了一波報名上課的新熱潮。成千上萬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第二個公派出國留學的鐘秀。
可想而知,至少這幾年縣裡都會興起不小的鋼琴熱。
官方給予每個公派留學的學生家庭都有一筆不菲的補助,此外由於每個學生都還未成年,允許帶一位監護人陪同照顧在身邊。旁人聽聞後,對鐘家更加羨慕嫉妒了。這年頭連去一趟港臺都是揚名的談資,鐘家人什麼都不用做還能跟著閨女去美國。
但令人意外的是,鐘家經過商量,反而將這個額外的出國名額送給了於老師。
出國對於這個時代的華國百姓來說,都是難以拒絕的事。
別說於靜有多激動了,就是她家人都感恩戴德,還特地請鐘家人到縣城最好的酒樓吃了一頓飯,並再三保證女兒一定會好好照顧鐘秀。
於靜自認在音樂上的才華平平,這也是畢業後家人一勸說她就同意回來找個工作的原因。發現鐘秀這個音樂天才苗子實屬意外之喜,更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回報。
鐘大山心裡有數,自己和鐘母一大把年紀,在外國人生地不熟,又什麼都不懂,就是陪著孩子出國也幫不了她什麼,反而還可能拖累她學習音樂。要是讓鐘粱去,不免委屈他媳婦孩子。
思來想去,鐘大山便想到了於老師。自家閨女從學習鋼琴到比賽出國,一直多虧於老師的幫忙。她更是音還懂外語,將閨女託付給於老師,鐘大山也能放心。
鐘大山一輩子沒有出過省城,更難想象國外是什麼樣子,那該多遠啊。聽於老師說,他們這是白天,而國外那邊就是黑夜。鐘母和哥嫂也很捨不得鐘秀出國,才十三歲的孩子,就要去那麼遠的地方。
鐘大山盡管捨不得,但他知道這是女兒的前程不能耽誤了。
臨走前夜,鐘大山摸了摸阿洛的頭,“你是咱家的金鳳凰,你一定要努力飛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