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何故發怒,這話的確是一條魚對我說的。”

“小時候我不喜寫功課,祖父罰我寫十篇大字,我寫著寫著便睡著了,夢裡遇到一條魚從我的硯臺裡出來。

我問它從何而來。

魚說:‘仙台瑤池’。

我又問它為何躲在我的硯臺裡。

魚說:‘硯生水草底生泥,此方亦為風水地’。

我又問它硯裡再好,豈能比得過瑤池仙境。

魚說:‘潭泉縱有千般好,不及硯裡書香氣’。”

“夢醒後,我就在想,一條仙魚都這般崇尚書香,我又豈能連魚都不如。自此後,我便勤勉有功,刻苦研書,方有今日的些末成就。”

得益於以前經常給陳沁寫寓言故事,陳潁說的有模有樣,那叫一個煞有其事。

再加上古代人一貫相信仙神夢幻之說,李銘竟信以為真,殊不知陳潁說的這些是現場編出來的,內容來自於後世一首歌的歌詞。

不過陳潁所說也並非全是虛假的,至少他被陳鏡老爺子罰著寫大字是確有其事的。

作為一個現代人,小時候都是滿田野裡撒歡子跑鬧,無憂無慮的,來到古代,竟然小小年紀就得每天寫上好幾篇毛筆字,可別以為寫毛筆字是件輕鬆事,其實是很考驗體力的。

作為一個“小孩子”,剛開始陳潁自然受不了,然後沒完成功課,就被陳鏡罰寫更多的字。

李銘聽得頗有感觸,他想起自己小時候,被母后管束著學習各種東西,跟著上書房的先生們識文習字,還要跟著皇爺爺習練弓馬拳腳。

看著別的孩子歡樂的頑耍,看著上書房的同窗們不好好讀書,整日嬉鬧,他也羨慕,但他不能。

陳潁的醒悟是因為夢裡的一條仙魚,而他的醒悟,是七歲時的那場災難,那份痛苦。

抬眼看了看陳潁,李銘心中沒來由的羨慕。

也不知真的是陳潁滴下去的墨水有效果,還是古代的魚沒經受過社會的毒打,格外單純。

總之,沒過多久,便有魚兒上鉤了。

取下魚鉤,看著手裡肥嫩碩大的魚,陳潁不由一樂。

“殿下,咱們今天中午有口福了,且等我再釣上一條,給它尋個伴兒,便將它烤了。”

聽得陳潁將禍害魚兒說的這麼清新脫俗,方才的感傷都淡去,不由也跟著陳潁笑了起來。

陳潁環顧了一下四周,準備尋個合適的地方放魚,以免它蹦躂回水裡去了。

然而就在低頭的瞬間,陳潁只覺寒毛乍豎,彷彿被陰冷狠厲的毒蛇盯上了一般。

大腦還來不及思索這一份感覺是緣何而來,身體便已做出了反應。

陳潁丟掉手裡的魚,然後雙掌對著李銘猛然一推,將李銘推開的同時,藉著反作用力向後倒去。

就地打了一個滾兒,陳潁飛速竄到一塊石頭後面掩住身形,並衝著李銘大喝:

“有刺客!快尋石頭躲避。”

PS:感謝書友20170126133710461送的四張月票,謝謝大佬,感激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