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人不能,至少不應該(第1/3頁)
章節報錯
“朕還錯了不成!”
順治帝喝了一聲,像是質問陳潁,又像是在問自己。
順治帝突然發怒喝問,讓孫皇后和李銘的臉上都露出擔憂之色。
李銘是在擔憂陳潁,擔心他年輕氣傲,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懂妥協,觸怒了順治帝。
孫皇后則是扶著順治帝溫聲勸慰,她看的比李銘透徹,就算這會兒順治帝因醉發了怒,可最終是不會將陳潁怎麼樣的。
她只擔心順治帝此番發怒會讓陳潁心中留下芥蒂,以後再不會全心全意地出謀劃策。
而導致這一幕發生的陳潁,卻是一臉平靜,還反過來示意李銘不必擔心。
因為他知道,順治帝李埑那一句“錯了嗎”,問的不是他,而是李埑自己。
方才順治帝喝的那酒他也喝了,度數大概也就二十度。雖是猛喝了幾杯,但也不至於讓順治帝醉到失去理智,只是微醉罷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方才陳潁一番侃侃而談,讓順治帝恍然大悟。
原來御花園中的一棵樹,他吃的一道菜,就能讓許多百姓賺到銀錢。
枉他自登基以來便一心節儉,想為天下人做一個表率,哪怕被人暗地裡罵作刻薄寡恩也不改節儉之風。
竟是錯了!
其實順治帝是被陳潁的一番侃侃而談給帶偏了,先入為主地以為他這園中一棵樹,席間一道菜便能讓百姓獲利。
實則這只是陳潁講的理想化的狀態。
皇宮中桂花樹,是皇商桂花夏家培植的,就算順治帝下令讓內務府大量採辦桂花,也只是肥了夏家的腰包。
至於為夏家做工的那些百姓,很有可能,非但不會因此多賺錢,反而還要因為訂單增多而加大工作量。
陳潁回道:“皇上,您並沒有錯,錯的是制度與法規不夠完善。”
“因為您知道即使自己多花銀子,也落不到百姓手裡,之中層層伸手,貪汙盤剝,說不定百姓反倒會因此受到更重的壓榨。”
“在這種情況情況下,您選擇節儉,將銀錢省出來用作賑災,是無比英明的決定。”
聽到陳潁這一番恭維的話,李銘直翻白眼,這人怎麼總不按常理說話,害得他大喘氣。
順治帝微微愣神,饒是他也被陳潁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朕當真如此偉大?】
實際上,順治帝節儉的初衷只是效仿唐太宗,那位也是坐上了兄長的皇位,千夫所指,最終仍能在史書上被記作聖明之君。
而他也是坐了本屬於兄長的皇位,雖然他是躺贏的,和唐太宗的武力奪權不同,但他覺得只要自己借鑑唐太宗的道路,也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但是。”
陳潁兀地一聲,讓順治帝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來。
因為是家宴,再加上今天談論了一些機密的事,孫皇后直接一眾宮女太監都打發出去了,並未留人服侍。
而李埑雖然有心效仿李世民,但他也不至於像李世民一樣用膳時都有史官在一旁記錄。
所以此時院中只有他們四人,陳潁也就不再顧忌什麼。
“皇上,節儉只是一時的無奈之舉,您再節儉,那些銀子又能賑濟多少百姓呢。”
“是啊,朕省吃儉用,又能就活幾個災民呢。”李埑長嘆一聲。
陳潁再道:“所以,節儉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想真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關鍵在於完善法規和制度,保障皇上的子民不受剝削。
而解決了百姓遭受剝削之苦的皇上,也必將成為千古明君。”
“千古明君”。順治帝若有所思,露出嚮往的神情。陳潁拱手道:“至於該如何制定律法,臣不通此道,不敢妄言。”
陳潁自然不是真的不懂,後世的勞動法他也知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