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先入為主,孫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甄應嘉在甄頦的葬禮上公然指責聽風閣,控訴聽風閣收買了甄頦的長隨來順兒,教唆甄頦將冊子上的官員資訊公佈在了聽風閣,要聽風閣給出一個交代。
參加葬禮的許多人聽到後紛紛談論此事,但數年來聽風閣的公平公正是深入人心的,所以幾乎沒人盲目響應甄應嘉的話,都悄悄地談論,靜待後文。
當天下午,聽風閣刊登了一份宣告,大致意思就是,聽風閣承認確實收買過來順兒此人,但只是讓他留意一下甄家的大事件,從未指使他去教唆甄頫。
同時聽風閣也直接表明在很多高門大戶都有這樣收買下人,目的只是為了其發生大事時聽風閣能第一時間瞭解到。
絕對不會發生指使下人去挑唆主子這種事。
大部分人看到後都表示理解,畢竟聽風閣主要做的就是讓訊息及時匯通,收買一兩個下人打探訊息無可厚非,畢竟誰家府上的下人裡還沒有別家的眼線了?
至於說聽風閣指使來順兒教唆甄頦,這種事但凡是明眼人都不會相信的。
聽風閣事前根本就不知道那本冊子的存在,談何指使來順兒挑唆甄頦公佈冊子內容。
充其量不過是來順兒自作主張給甄頦出了餿主意,甄頦沒腦子信了,做了,然後死了。
事實上,就算甄應嘉抓了聽風閣的人嚴刑審問,也只能得出這麼個結論,因為陳家的各處產業勢力之間大多是相互獨立的。
聽風閣的負責人員壓根就不知道陳潁給甄家設圈套的事情。
他就是正常的收買各家下人打探訊息,來順兒只是其中之一;甄頦來投稿也是正常給其刊登,雖然內容有些駭人。
但聽風閣之前就有過宣告,為了公平,關於白蓮教的事情,允許甄家投稿自證,一概刊登不加阻攔。
總之,聽風閣這番宣告一出,大多數人是相信的,私下還得罵上甄頦一句蠢貨。
只有那些和甄家利益捆綁死的人,仍跳出來指責謾罵聽風閣,但三言兩語泛不起一點兒浪花,根本動搖不了聽風閣在世人心中公平公正的印象。
正應證了林如海的猜想:甄應嘉想故意誘導眾人“先入為主”去懷疑聽風閣,然而聽風閣的公平公正才是真正的“先入為主”,無法動搖。
京都,皇城,鳳藻宮內。
順治帝李埑和孫皇后一同望了眼九華宮方向,心照不宣。
“皇后的建議倒是很妙,可是就怕朕熬不過啊。
將劉培範明等外放出京之後,朕就沒什麼可用之人了,到時候豈不是隻能眼睜睜看著何昭那起子舊臣囂張於朝堂。”
孫皇后道:“皇上,劉大人、範大人等人留在京都,勢必會被那些文臣武勳針對打壓,畢竟推行新政是在動他們的根基利益,自然會導致他們同仇敵愾。
將劉大人他們暫時外放出去,暫停新政,才能破而後立。
自古文武相輕,京中的文臣武將必定會產生矛盾,皇上再加以平衡之術,讓兩方水火不容,相互爭鬥。便能從中尋到機會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
“皇后果然是朕的賢內助,一番話讓朕醍醐灌頂。
等翻過年朕就將劉培他們外放出去,讓何昭他們留在京裡好好打一打擂臺。大不了朕再煎熬幾年,更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也不怕再熬幾年。”
李埑想通了心事,眉頭舒展,撫著孫皇后的手開懷大笑。
孫皇后笑到去:“皇上乃是九五至尊,洪福齊天,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說的再沒有錯。有皇后這樣的賢妻,還有銘兒這樣孝順聰穎的皇兒,朕定然是福運無雙的。”
孫皇后掩口輕笑,“皇上這話可得讓銘兒聽聽,他要是知道皇上這樣誇他,指不定心裡有多高興呢。”
李埑先是欣慰一笑,繼而又悲傷一嘆道:
“銘兒最是聰穎懂事,品性也極佳,上書房的先生沒有不誇他的。
只是他性格堅毅雖好,但有些清冷,太難相處。
自仙兒夭折後,便很少見到銘兒笑了,原本開朗活潑的一個孩子,如今變得沉默寡言,獨來獨往的,連一個玩伴也沒有,身邊服侍的人也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