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晴雯的身世(第2/2頁)
章節報錯
“奶奶,我不走,任是什麼好去處我也不去,要是奴婢哪裡做的不好了,奶奶只管教訓,只別趕我走。”
“你這急性子,就不能等我說完?快起來。”秦氏示意瑞珠將晴雯扶起來,繼續道,“我幾時說要趕你走了,是要送你去一個貴人身邊……”
晴雯聽到這裡,想到自己被賴家買了作丫頭,原本賴嬤嬤跟她說準備將她送給老太太,最後又被奶奶要了來,如今奶奶又要把她送給不知什麼“貴人”,就像是一件貨物一般被人轉來贈去,飄零無依,瞬時便已淚流滿面。
秦氏無奈嘆了口氣道:“你這丫頭,真就不能好好聽我說完,我要送你是那貴人身邊,是因為他能幫你找到你的父母。”
晴雯淚眼婆娑的看著秦氏,恍惚問道:“奶奶,您說,您是說能找著我爹孃?”
“雖無十分把握,但肯定是很有希望的。”秦氏將陳潁幫封大娘找回香菱的事講給晴雯,然後道:“那香菱被拐時不過四五歲,如今容貌都變化了許多,只憑著她眉心處有顆胭脂痣,都能在茫茫世上將人尋了回來,更何況你父母兩個大人,必是能找到的。”
秦氏卻是高估陳潁了,若不是知道香菱的命運線,只憑眉間有顆胭脂痣去找,茫茫人海,說不定陳潁找一輩子也找不到。
不過香菱不好找,晴雯的父母倒不難找,畢竟是兩個大活人,還有吳貴這麼個線索,派人拿了吳貴審問或是順著這條線索鋪開去找,必是能有結果的。
陳潁在確定這個世界有著紅樓裡的諸多人物後,便想著幫一幫那些讓他意難平的可憐人兒,但幫人總要有個理由和介入點,總不能連香菱晴雯見都還沒見過,便突然插手,引人懷疑。所以陳潁早就派人提前做好了鋪墊,比如讓封氏遇到他,比如找尋晴雯父母的下落。
陳潁推測晴雯應該出身不錯,雖說山窩裡也能出金鳳凰,但以晴雯的好相貌,還有那爆炭性子,並不像是窮苦出身的人。
最關鍵的是,原著第七十回有段描寫,“那晴雯只穿蔥綠院綢小襖,紅小衣,紅睡鞋,披著頭髮,騎在雄奴身上”,這裡說的雄奴是芳官,如今還在南邊兒戲班子裡學戲呢,這個且先不提,重點是晴雯的“紅睡鞋”。
“紅睡鞋”是舊時纏足的女子睡覺時穿的軟底軟幫的鞋子,晴雯穿著紅睡鞋說明她很有可能是纏足的,而能纏足的女子必定不會是要做力氣活的貧家女子。
因此陳潁推斷晴雯很有可能是出身於鄉紳之家,這樣她才能有條件纏足,而鄉紳之女要落魄到被奴才買回家去做奴才這等糟糕的境地,必然是有極大的變故的,要麼如香菱那樣被拐子拐了去,要麼是遭了什麼大災劫,家道頃刻敗落凋零。
晴雯身邊還有個表哥吳貴,顯然不是如香菱那樣被人拐了的。總不能說吳貴是柺子,裝作晴雯表哥罷,這明顯也站不住腳,晴雯到了賴家後還記著她表哥,求了賴家的給吳貴安排了差事,在賈府吃工食,顯然不可能是柺子。
那就很可能是她家遭了災,恰好幾前年南省發過一次大洪災,陳潁便讓人去排查當年受了洪災地區的鄉紳之家,有著吳貴這麼個線索,還是很容易便能查到的。
之所以不抓了吳貴審問,一是查這事並不難,沒必要去設局抓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二是吳貴很可能也不記得了,原著裡不光晴雯說不記得了,吳貴竟也從未提過兩人原來的身世,或許是見了什麼恐怖的場景,受了大刺激選擇性失憶了。
陳潁讓人排查,果然就有了訊息:晴雯家裡原是南省人,也是個富足的小鄉紳。陳潁料想應該是前些年南邊兒那次大水災時,逃難途中她與父母走散了,然後跟著表哥一路顛沛進了京城。
雖是查到了晴雯的身世,但並沒能找到她的父母,也不知如今是死是活,又在何處。
“可是我爹孃他們被大水捲了去,想必是已經,已經……”晴雯說著說著已是泣不成聲。
秦氏暗道著晴雯果然是記得父母之事的,同為苦命女子,她倒也能理解晴雯為何要故意隱瞞裝作不知,是不想讓人知道她身後無所依靠。
秦氏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你同你表哥都能活下來,你父母兩個必定也是無事的。”
PS :晴雯的身世原著裡只在她死時粗粗交代了幾筆,本文裡是仙魚根據自己對原著的一些推斷設定的,考據黨請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