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端午之樂,院試(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日的太陽格外閃耀,金黃色的陽光將潁水點亮,遠遠望去就像一條舞動的銀蛇,熠熠生輝。全然看不出早間猶降過一場快雨。
趙旭帶著陳潁陳沁趕到時,潁水兩旁已是圍滿了人,有的人兒沐浴著陽光,身上的汗滴兒也閃閃發光,變得耀眼起來;還有些人兒受不住太陽的熱情,支起遮陽棚來,在棚下或飲茶或吃酒好不愜意。
潁水兩岸都圍滿了人,那自然也少不了觀看潁水的最佳位置——望江樓。
望江樓共三層,一樓大多是一些地主、商人,三五成群聚著吃酒啖肉,說著俗言粗語;二樓就文雅的多,大都是潁川個家族的人,還有一些士子讀書人,其中不乏有身居功名者,一起飲酒作詩,談弄風月。
至於三樓,那檔次就更高了,皆是潁川有頭有臉的大家族的重要人物帶著嫡系子弟,荀、鍾、庾、林、鄭、黃等家盡皆在此。
幾家之中空出來的最好的位置,無疑是留給陳家的。哪怕趙旭憊懶,不是每年端午節都會來望江樓,但這個位置始終都是為陳家留出來的,這是潁川一眾家族對陳家這個潁川“老大哥”的尊重與肯定。
陳潁上樓後一眼就看到了鄭家老爺子鄭愷,不由感嘆老人家身體好,頭髮都白了一半了,還時常帶著家族後輩出去見世面。而且能帶著鄭家牢牢地跟緊陳家的步伐,族中沒有反對的聲音,有這樣的領頭羊,活該鄭家跟著陳家一起顯赫富強。
趙旭帶著陳潁還有一身男兒裝扮的陳沁上前與鄭家老爺子打了個招呼,然後到留給陳家的位置落座,便有各家族之人輪番來敬。
陳潁從鄭愷口中大致瞭解了一下,早上已經賽了一場龍舟,是鍾家的龍舟隊得了頭名,贏下各家的彩頭。
下午還有一場,各家已經下好了彩頭。
鄭愷笑道:“不過潁哥兒你們一來,這些彩頭便有主了。”
鄭愷這話雖有些奉承之意,但是也沒說錯,陳家來人了,自然是帶了陳家的龍舟隊來博一個好彩頭的,以陳家的造船技術造出來的龍舟拿個第一猶如探囊取物。
趙旭拿出一副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像》的珍貴拓本當作龍舟賽的彩頭。各家之人雖有些眼熱,但也明白頭名是陳家的,此物與他們無緣。
但龍舟賽依然如火如荼的開始了,各家的龍舟上,壯碩的青年橈手們身著短褂,頭上和腰上各束了一條紅帶,一如青年們激動興奮的心情,隨風舞動。他們蓄勢待發,只等鼓聲一落便能讓龍舟離弦而去。
潁水兩岸早已經是人山人海,老人家們坐著後輩從家裡搬出來的靠椅,靜靜地等著看賽龍舟。
姑娘們穿著花紅柳綠,如同集會一樣熱鬧,唧唧喳喳地探討著那個青年橈手更有精神,這次比賽哪家的龍舟會是頭名。青年小夥雖然沒能親身上場參加龍舟賽,也依舊是熱情不減,臉上神色飛揚,激動的呼喝著。
小孩子們更是興奮,一個個繫著五色繩兒,在人群中鑽來竄去,有一些聰明的的孩子爬到河邊的高樹上,佔據著好位置,只等著龍舟賽開始。
而水上的各家龍舟早已準備就緒,青年橈手們一個個鬥志昂揚。
隨著一聲震天鼓響,一艘艘龍舟便如離弦之箭飛射而出,青年橈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額上和身上佈滿汗珠兒,在太陽的光輝下閃閃發亮。龍舟上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奮臂一揮,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用響亮的鼓聲振奮自家橈手們的鬥志。
陳家的龍舟一馬當先,穩穩地佔據著首位,兩岸的觀眾們都齊齊為之歡呼吶喊,待到勝負已分之時,兩岸又爆發出一陣熱烈的呼喊聲。
陳家的龍舟拿了頭名,橈手們一個個昂首挺胸,神采飛揚;其他各家的橈手們雖有些失落,但並不頹喪。一個個回到自家的涼棚下歇息,涼棚裡有早已為他們準備好的涼茶美酒供他們取用。
望江樓上,眾人又齊齊恭賀陳家拿下頭名,趙旭仍是一副憊懶的樣子,不鹹不淡的回應各家的道賀。
雖然龍舟賽比完了,但人們的熱情仍然高漲。這時不少鄉紳富商紛紛出面討一個好彩頭,給鴨子繫上紅絲帶,放到水中,讓鳧水的能手們下水搶奪,得彩者便可憑藉鴨子換取不菲的喜銀。
於是人們繼賽龍舟之後又爆發出陣陣歡呼。
及至日頭向西,人們大多也興盡疲乏了,但臉上仍洋溢著喜悅。
這時便到了投粽子的時候了,各家各戶紛紛行動起來,無數的粽子投進潁水之中,拮据些的投上一個兩個,富裕些的投上七八十數個,更有甚者,成筐成筐地往水中撒,場面極其壯觀。
許是祈求無病無災,許是紀念楚人屈原,許是紀念伍子胥,許是曹娥,又或是為了紀念哪個人,不一而足,只有投粽的人自己才知道。也許有的人只是趕一份熱鬧,討一個彩頭,並沒有什麼具體的願景兒。
雖然往江裡投粽子的行為有些浪費糧食,但生活總要有些儀式感,人們才會活的有精神,有希望。
而且沒人會真的用吃的粽子來投江,都是一些特製的,只外面有一層糯米,裡面包的是艾草菖蒲等物。更何況魚兒吃了粽子長得更加肥美,最終還是要回到人們肚子裡的。
端午,除了人們的歡呼喜悅,還收穫了無數詩詞佳作。
望江樓上,眾多文人士子爭顯才能,一首又一首詩詞被傳到三樓,以期能得到大人物的讚賞與看重。
不知是誰開的頭,三樓眾人齊齊鼓動,要陳潁作一首詩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