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崑崙山脈(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櫟盤坐在洞內,仔細認真的看著陳摶給他的資訊。
時間就這麼一分一秒的過去,轉眼便是一個月後。
最終的結果證明秦櫟完全是多想了,陳摶給他的那團資訊完完全全就是陳摶的修行經驗。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研究,秦櫟基本是弄清楚遮天法的修練體系。
他雖然說不出,他修練的體系與遮天法那個好,但是就算遮天法更好他也不會隨便改變自己修行辦法。
秦櫟睜開眼睛,然後慢慢站起身子,走出了山洞。
這一個多月,他雖然沒有轉修遮天法,但是因為是同一部功法,所以其中還是有相通之處的。
秦櫟從其中參悟到了許多他曾經不曾知道的東西,身上的實力也得到了大幅的增長。
走出山洞之後,秦櫟看了一眼陳摶所在的的山峰,然後便晃晃悠悠的下了山。
………………
三個月後。
秦櫟一個人站在崑崙的冰天雪地裡。
那日出了山洞,秦櫟便沒有再耽擱,直接駕雲來到了崑崙山脈。
他一路西行,來到了這世界屋脊,如今已是三月有餘。
崑崙山脈(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
是亞洲中部的最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
前世秦櫟只是聽過崑崙山的名字,但是並沒有真的來過,如今站在雪山腳,他才覺得那些古籍中的描述,真是怎麼說也不為過。
這崑崙山脈著實雄偉,山勢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巨龍。
在中國,山從來都不只是山,更是文化的載體,而崑崙山,尤其是如此。
自《山海經》以後,中國曆朝歷代的著作都提到崑崙,而圍繞傳說中的崑崙,又出現了許多神話故事,甚至其中很多本和崑崙沒有關係,是後人附會之作,但只要帶上崑崙的名字,故事就會變得不一樣。傳說中的崑崙,似乎有著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吸引著無數的文人騷客,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把崑崙二字寫進詩句。
而秦櫟眼前的這座宏偉的山脈就叫做崑崙山脈。
“崑崙”一詞首次出現於《山海經·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繼《山海經》後,在《穆天子傳》《莊子》《楚辭》《史記》中崑崙一詞也頻繁出鏡,其西方神山的地位不斷鞏固、升級。
隨著時間的流逝崑崙不僅沒有變得真實,反而越來越虛無縹緲,它逐漸演變成了道教中的聖山,西王母也成了道教中的最高女仙掌握著長生不老的秘密。
後來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中國的古人對這片陌生的土地有了更多的認識,他們根據當時有限的地理知識將於闐南山定為“崑崙”。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崑崙的定位又不斷的變換,而在這個過程中,關於崑崙山的神話傳說也越來越豐富,說法也越來越多。
造成了一種奇特現象,生活在崑崙山下的人不知道崑崙山,而其他地方的人不停的尋找崑崙山。
他眼前的是真的山,是後世所定義的崑崙山,但是是不是傳說中的那座崑崙山,他也不確定。
秦櫟看了一眼高大的雪山,然後朝著一個方向前進。
秦櫟在崑崙雪山之上待了三個多月了,但是他知道他眼前的這座山,絕對不是他要找的那座山,或者說這座山只是表現。
帝尊、狠人等大帝的落足之地,在某個空間之中,有或者說這崑山山脈有陣法,讓外人只能看到普通的樣子。
時間過得太久,葉凡是如何進入的崑崙山,秦櫟已經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