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這是?”圓真看著袁天罡的行動一臉的不解。

“此羅漢乃是貧道前輩的化身。”

“道長認識那位道人?”圓真驚訝的問道。

袁天罡點了點頭說道:“那位道人乃是我道門前輩,對貧道指點甚多,貧道只是沒想到前輩不但在道之一途頗有研究,在佛門上還有這般成就。”

圓真點了點頭,也沒有在這件事多做談論。

畢竟一道教大神的化身是佛門羅漢,對他們佛門來說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道長可知仙長居所?”圓真換了一個話題問道。

“前幾日,前輩曾在我白雲觀暫居,不過已經於昨日離開雲遊去了。”袁天罡如此說道。

“那就太過於遺憾了。”圓真嘆道。

“此間事了,貧道也該走了,還請大師替貧道向方丈大師問好。”袁天罡看了一眼盤坐在地的領頭老僧,然後對圓真說道。

“道長為何這麼急?”

“前輩那日渡劫的景象實在過於駭人,貧道今日不走,再過幾日或許就走不了了。”袁天罡如實說道。

圓真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袁天罡的說法,而且也得知了那位道人的真實實力,那日的渡劫景象他自然也是看到了的。

………………

一週後。

函谷關舊址。

秦櫟三人來到了這座曾經名動天下的關隘處。

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

站在黃土上,當初的關隘已經不見,這裡就是一個普通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人,就是一片荒野。

之所以走這條路,是秦櫟提議的,他就是想來這裡看一看,這充滿神話色彩的函谷關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如今站在這裡,函谷關的城牆已經不可見,時間把函谷關存在過的痕跡全部抹了去。

秦櫟到沒有什麼感覺,因為他從來就沒見過真正的函谷關,後世的函谷關是改革開放之後為發展旅遊業而重建的。

但是鍾離權不一樣,他是東漢人,見過函谷關,如今看到了它消失不見,多少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這裡不是你要找的函谷關,你要找的古關還要往北走大概五公里。”鍾離權說道。

這裡是魏關,並不是秦關,也就是說這裡並不是那個發生了“老子出關”等一眾歷史故事的古關。

秦櫟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問了別人,別人都說這裡是函谷關。

歷史上,函谷關一共有三座,分別是秦關,漢關,魏關。

“曹魏建立的關隘嗎?”秦櫟看著眼前的地形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