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興善寺(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櫟伸出手在司藤的頭上揉了揉,然後大笑而去。
“秦櫟,我一定會報復回來的。”司藤揉了揉額頭,看著秦櫟離去的背影淡淡的說道。
………………
秦櫟出了房間,來到了道觀供奉神像的地方,先是給三清畫像敬了一炷香,然後來到了袁天罡休息的房間。
秦櫟還沒有敲門,袁天罡就已經開啟了門,迎了出來喊道:“前輩來此,可是有事?”
秦櫟看著氣息越來越凝練的袁天罡,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我來找你,確實有一件事情,你可知道這大興城裡,那一間廟宇最為出名,平常供奉的香客最多。”
“廟宇?”袁天罡有些意外,他以為秦櫟找他會是一些關於道之上的事情。
“不知前輩找廟宇是為了什麼?這大興城裡的大廟很多,前輩把條件與晚輩說一說,晚輩也好給前輩刪選。”袁天罡如此說道。
“不是什麼大事?歷史悠久一點,香客多一點就可以。”
袁天罡點了點頭,想了一會兒然後說道:“若是如此,前輩可以考慮大興善寺。”
“這寺廟如何?”
“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更是我朝皇家寺院,在京諸多寺廟中最為宏大。”袁天罡說道。
“如此甚好。”秦櫟點頭道。
“貧道先去了,你好好修行。”秦櫟回道。
“恭送前輩。”袁天罡行禮道。
秦櫟出了道觀,便向著大興善寺的方向走去。
他是知道大興善寺的,後世的秦櫟曾在西安旅過遊。
袁天罡若是不提還好,一提,他腦海中那點關於大興善寺的資訊全部從腦海深處冒了出來。
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長安志》卷七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
大興善寺原名“遵善寺”,是長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來長安,在大興善寺譯經弘法。
雖然大興善寺現在還沒有“密宗”祖庭的名頭,但這絕不是說大興善寺不行,而是密宗還沒傳到中國。
秦櫟之所以要到寺廟一趟,不是準備改變身份,而是他體內的那尊化身快要成羅漢了。
他準備找一間香火濃郁的寺廟,讓化身接應香火完成最後一步蛻變。
秦櫟走在街道上,一路向靖善坊而去。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秦櫟來到了靖善坊,看到了那恢宏大氣的大興善寺。
寺廟門口,進進出出的香客數不勝數,男女老少都有。
隋朝,因為統治階層崇敬佛教,所以境內佛門比道教更加盛行。
道教要盛行,要到李唐建立,李淵自認李耳子孫之後。
秦櫟一身道士的打扮在這裡還是非常另類的。
秦櫟順在臺階向寺內走去,一路上有很多的香客都特意駐足看了他一眼。
其中也不乏寺廟內的和尚,只是這些和尚都只是看了秦櫟一眼,然後便往寺廟深處走去,像是去找寺廟的管事。
因為秦櫟如今的模樣,很像是來論道,或者通俗的說就是來砸場子的。
也別怪那些人這麼想,一個道士進寺廟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