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當山。

秦櫟離開上海之後,便來到了這武當山。

站在山腳,看著高聳入雲的武當群山,頓生嚮往。

秦櫟作為一個修道之人,武當山作為道教聖地,當然值得一來。

主要是這武當山曾經有過許多的高人,春秋至漢代末期,有諸如周大夫尹喜,著名方士、煉丹家馬明生、陰長生都曾隱於此山修煉。

漢末至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數以百計計程車大夫或辭官不仕、或棄家出走,雲集武當辟穀修道。同時,出現了有關真武的經書。

隋唐時期有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道教高人,自李唐開國自稱老子後裔後,道教地位不斷提升,到唐末時期武當山更是正式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當山的道教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到了宋朝,由於統治者極力推崇和宣揚武當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斷提高,促使武當道教的形成和在社會上的影響日益擴大。

到了元朝,道教深受元朝統治者的恩寵,武當山成為元朝皇帝“告天祝壽”的重要道場,武當道教得到充分發展。民間信眾越來越多,武當道教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武當山成為與天師道龍虎山齊名的道教聖地。

到了明代,武當山更是被皇帝作為“皇室家廟”來扶持,並把武當真武神作為“護國家神”來崇祀,武當山的地位從此昇華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嶽之上,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持續了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只是到了後來的清朝,由於統治者尊崇佛教,武當山才頹弱下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如今民國時代雖然崇尚科學與民主,但是武當山數千年來的底蘊任不可小視。

這次來武當是個意外,他在歸途中聽聞了武當山要舉辦武林大會的事情,邀請全國各地的武術大家共上武當探討武學。

若是前世也就算了,因為大多數的比賽都是為了圈錢。

但是這方世界不一樣,是真正有修士的,他自己的“蟄龍睡丹功”就是在這裡所得,而武當山作為道教聖地,無數高人在此隱居,一定有他出奇的地方。

而且歷史上以睡功出名的並不止陳摶老祖一人,武當派開派祖師張三丰也是其中一人。

如今的天地雖然已經不再適合修行,武當山上未必有高人,但是作為道教名山,難免不會有一二傳承。

他修行的時間不長,會的也不多,正是汲取百家所長的好時候。

正是這一想法構成了他的此行。

隨即秦櫟便上了山,秦櫟走得飛快,幾乎是在飛,他沒有架雲,只是在樹巔不停的挪移,如同輕功。

秦櫟所走的路徑與盤山的公路不同,他是直接向武當山巔而去。

十數分鐘的時間便跨越了好幾條盤山公路。

……………………

盤山公路上,摩托車的轟鳴聲一路向山上開去,在泥路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車輪印。

這是一輛三輪摩托。

車上坐得是一大一小的一對父女。

大的三十多歲,女的差不多十四五歲。

帶著這個時代特有的頭盔,如同飛行員頭盔。

剛好這時秦櫟也從公路下的樹巔飛了上來,越過公路上時候秦櫟看了一眼摩托上的兩人,然後又繼續往上飛去。

但是這一幕卻被坐在三輪摩托車上的一位小姑娘看到了,驚為天人。

“爹地,頭頂有人在飛!”小姑娘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