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有運動的特性,氣以其執行不息而激發和調控機體的新陳代謝,推動人體的生命程序。氣的運動止息,機體新陳代謝的氣化過程因而停止,則標誌著生命過程的終止。

這也是為什麼修練導引術可以養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導引術在積極的推動融合體內各部的氣,使之不斷地運動,並且在運動中不斷地壯大。

人體之氣是不斷運動著的活力很強的極細微物質,它流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筋骨皮毛,發揮其生理功能,推動和激發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

這股氣與道家的真氣又很像,之所以說很像,是因為他也不太清楚,他是看過很多的古籍,但是那些古籍都有自己的觀點,其中有相同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大相徑庭的地方,難成體系,所以就出現了各家之言。

依中醫理論,真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

從這點看,再根據他自己的親身體驗,他體內的氣與真氣非常相似。

又有觀點說。

人體的元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先天之精為生命之氣,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而成,道教謂為“性命雙修”所得之氣,其相輔相成可修煉成氣功(導引術)。

真氣是經脈之氣,是腎氣,也是真元之氣,也有的指剛正之氣。

所以他大膽做了一個猜測,那就是真氣乃是道家內丹術所練出的氣,因為導引術脫胎於道家內丹術,所以他體內的氣才與道教典籍上記載的真氣如此相似。

他體內的這股氣更加註重固本培元,養生延年益壽,其威力到還是其次。

而他新誕生的這股力量,則是更加註重對力量的追求,對養生延年益壽到沒有太大的作用,當然也不是一點作用也無,只是沒有氣機的作用大。

若是內力深厚者,活個一百多歲也沒有問題。

起初可能在壽命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隨著境界的加深,這種差別會越來越大,在相同的力量強度下,修練內力者可以活一百多歲,而修練內丹術者可能就能活幾百歲,而且隨著修為的加深,內丹術在力量上的缺陷也會被快速補足。

到那時兩者之間的距離會快速拉開,從此就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一個苦練凡俗之道,而另一個則已經踏上了長生之道。

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武者戰力給人的感覺總是高於道人的原因,大多數道士高人能活一百多歲,而內力深厚者者一樣也能活一百多歲,那是因為武者易修,而求道難。

在沒有真正得道之前,道士是怎麼也趕什麼武者的,但是一旦得道,修為就會快速增長,碾壓武者也就成了輕而易舉之事。

但是求道難之又難,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得道之人只不過寥寥數人而已,所以道人們為了提高戰力,一般都會在修練內丹術的同時兼修武學,但是又因為這點,道人修練內丹術的時間會減少,因為武學的修練同樣需要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長河中,那些活得久的一百多歲的道教高人,在戰鬥方面並沒有什麼值得書寫的原因,而那些在戰力方面赫赫有名的道人,大多又在七八十歲、八九十歲就死的原因。

求道本來就是難上加難之事,再把心力放在武學上面,在內丹術上的成就也就可得而知了。

如今他因為朱果省卻旁人需要數十年才能誕生的內力,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這極大的補足了導引術的不足。

從此以後內力增強力量,導引術養生,長生與護身兩不相誤。

………………

距離青牛山不遠。

天空中飛著一隻蒼鷹,他正朝著青牛山的方向飛著。

直到距離青牛山只一里的位置,它才降下高度,俯衝到地面。

這隻體長達八十厘米,翼展足有一米五的蒼鷹在落地的瞬間竟然變成了一個人。

此人身形寬大,穿著一身白袍,手那一柄黑色的紙扇,梳著一個後披的髮型,看上去自有一股氣勢。

他看了看周圍的道路,然後便徑直向青牛山而去,一邊走一邊扇著手裡的紙扇,瀟灑隨意,與周圍山林彷彿融合到了一起。

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本就屬於這片山林一樣。

若是秦櫟看過司藤,就會知道這人就是那隻老不死的混入了懸門的蒼鷹——白金。

混跡在江湖之中,逍遙自在,不幫懸門也不幫苅族,但是又想著懸門與苅族能和平相處。

而此時的秦櫟正在山上收拾,因為他一時興奮而被砍的四分五裂的院門,並不知道一隻看破俗世爭鬥的大妖正往他這邊走來。

秦櫟撿起地上的木材,把那些碎成拳頭大小的木塊丟在一旁,只把還可以修補的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