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至隋唐,中原王朝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

開放包容是漢唐氣象,閉關鎖國那是宋以後的事情。

這些年,在趙廣的一力推行下,漢國和晉國的風氣、習俗大不一樣,又加上比洛陽、開封更靠近西域,長安方面對於各民族的文化包容性更強。

例如在男女關係上,漢國上下的態度也秉持了兩漢以來重生育、重子嗣、重平等的風氣。適齡的女子再嫁是常態,就連皇帝也娶過二婚的女人,比如漢武帝的老孃王娡,再比如劉備在入蜀之後,續娶的吳皇后,也是二婚。

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安的朝堂、民眾對於趙大將軍和張星彩的那些八卦,沒有什麼興趣去關心和傳播。

“大將軍和張太后本來就是青梅竹馬,是劉禪那個亡國皇帝搶了大將軍的女人,這等連國家都保不住的懦夫,也配為人夫,也配當皇帝?”

長安和關中的百姓構成複雜,與劉備治下的蜀漢已經截然不同。

他們中間,從巴蜀遷移而來的只佔了一部分,關中的原住民又是一部分,其餘的一半來自五湖四海,是在漢國定都長安之後,才從河東、幷州、荊州、司隸等地遷移而來。

漢軍一個又一個勝利的訊息傳回,長安及漢國百姓都明白,是誰帶著他們的子弟兵贏得了勝利,是誰在決定軍功、榮譽和俘虜的分配。

趙廣身上的勝利光懷,與劉禪身上的失敗標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漢國的官員、將領、士子和百姓各個階層都不由自主的傾向和同情前者。

在許多漢國百姓看來,大漢有趙大將軍就足夠了,那個什麼叫劉禪投降皇帝,讓他滾得遠遠的,提都不要提及。

豆蔻梢頭二月初。

胡芳只二十上下,正是最嫵媚動人,又思春的年紀。

安定胡氏是羌人胡族歸附,漢家女子的溫婉還沒有學到多少,胡芳身上有胡人女子開朗、活潑的影子,再加上美麗動人的相貌,讓她在漢軍中很是受歡迎。

張姐姐居然和趙大將軍暗地裡來往........。

不對,不是什麼暗地裡,根本就是明目張膽,也不對,是光明正大的來往。

胡芳心裡,如貓抓過一樣,有好幾次,都夢見自己成了張星彩,與趙廣手攜手,喜笑顏開,比翼齊飛。

沉浸在幻想之中的胡芳,還不知道,安定郡的胡氏族老們,已經在為她張羅婚事了。

作為安定胡氏同輩中的佼佼者,胡奮在歸漢之後,表現的有些沉寂,這其中有多種原因,最大的障礙還是胡淵在成都的殺戮。

雖然被諒解,但並不意味著心裡能真正接受,特別是如馬融、李球等出身蜀地的官員,對安定胡氏就不太感冒。

安定胡氏要想復起,很顯然,單靠胡奮、胡淵等人的努力遠遠不夠。

沒有過硬的關係,與巴蜀系官員、將領不睦的胡奮、胡淵充其量也就是當個副將,撐不了實權,這倒不是趙廣不放權,而是漢國如今已是兵強馬壯,不需要再像過去一樣,逮著個歷史有名的人物就重用了。

更何況,胡奮就能力來說,還不算頂尖的那一類將領,最起碼比起羊祜、杜預來,要差了一籌,在他那個層級,漢國已經培養出了一批更為年輕的將領。

在這種邊緣化的態勢下,安定胡氏的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