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軍退守江陵。
陸抗一邊下令修築圍堵、加固城垣,一邊整修水寨,打造戰船,為控制雲夢澤水道而作著準備。
“趙廣要宜都,給他就是!”
“有道是驕兵必敗,我就不相信,趙元忠會忍得住,不來咬江陵這個誘餌。”陸抗當著張鹹、吾彥、滕修等親信將領,解釋起他下令棄守宜都等地的目的。
滕修擔憂的看了看陸抗臉上不正常的紅潮,道:“大將軍,萬一漢軍不攻我江陵,而南攻樂鄉、零陵等地,我等又如何應對?”
陸抗苦笑了一聲,道:“顯先,你覺得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大吳已經不是以前的大吳,而新漢也不是以前的蜀漢,你我之能,保住江陵一隅不失,已是人力之極限,若那趙元忠看破了吾之部署,那隻能說是天命在漢不在吳。”
陸抗所說的天命。
不僅僅是國家的命運,還有他自己的性命。
病情日漸沉重的他,已經無力長久的與趙廣相峙下去。
當年,年輕的陸遜可以和年邁的劉備拖延戰事,而現在情形反了過來,趙廣比陸抗要年輕許多,身體上也更勝一籌。
——
陸抗主動棄守重鎮宜都(夷道)。
這倒頗有些出乎趙廣的意料之外。
當年陸遜守荊州時,就算面對名聲極大的劉備、面對蜀漢號稱二十餘萬大軍的壓境,受命於危難之中的陸遜,始終堅守在夷道沒有放棄。
有這一層緣由在,趙廣本以為,陸抗不會那麼決然,說放棄宜都就放棄宜都。不過,既然陸抗有意回收,趙廣也就不客氣的將宜都佔據了過來。
步步為營,逐城蠶食。
趙廣在西陵之戰前,就定下過對荊州的策略,現在當然也不會改變。
西陵在兩年前拿下之後,趙廣就見好就收了,這一次靠著孫述這個敗家子,漢軍佔領宜都,如果接下來能再佔領公安、樂鄉等地,那趙廣就頗為滿意了。
有了宜都之後,漢國在荊州西部就有了兩座大城,可以互為倚角,而更重要的是,宜都、西陵一前一後,宜都正好擋在西陵的前面。
這種地理條件,對目前在荊州地區存在感不強的漢國來說,是最為有利的。
況且,孫皓雖然是和劉禪一個級別的末代君主,但吳國陸抗、丁奉這些個老將、老臣還健在,冒然決戰不是好的應對措施,最佳的方法就是:慢和等。
慢就是指小步前進,穩紮穩打占城池。
等就是等丁、陸二人去世,吳國無真正大將時,再舉兵征討。
趙廣一點也不急。
他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如果歷史沒有記錯的話,在施績死後,丁奉就是下一個,再往後就是陸抗,陸抗之後,吳國再無名將矣!
宜都城內,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