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虎牢關前逞英豪(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皋,虎牢關。
按《穆天子傳》記載:天子獵於鄭,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獻,命蓄之東虢,因曰虎牢。也就是傳聞中周穆王將進獻猛虎圈養的地方。
這裡的地形情況,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駐兵虎牢關和秦國對抗。
楚漢爭霸時,劉邦、項羽在滎陽一帶對峙,主要的戰場就在汜水關,也就是虎牢關一帶。
按史記所載:高祖劉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最後的結果是項羽大將曹咎兵敗失城,漢軍奪取成皋,楚漢戰爭的轉折點出現。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虎牢關一帶,又是董卓大軍和三國各路諸侯一路追殺與反追殺的必經之地,真實的虎牢關大戰雖然並不存在,但是發生在滎陽成皋一帶的戰事還是不少。
這裡要重點提一下曹操,面對心懷鬼胎的袁紹等人,曹公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從史料記載來看:“公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曹操孤軍與董卓大將徐榮接戰,結果戰敗了,連曹操本人都被流矢射中,馬也不行了,是曹洪將馬讓給曹操,才始得曹操得以逃脫。
十八路諸侯,真正與董卓軍打的,只有曹操一個。
從這一點上來看,不管三國演義如何的黑曹操,都不能掩蓋其讓人敬服的人格魅力,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氣度,也是袁紹、袁術等門閥子弟所不具備的。
——
趙廣在潼關誓師後,即率漢軍主力七萬餘眾,水陸兩路向洛陽方向進軍。
為鼓士氣,彰顯大漢聲威,漢國朝堂博聞司對此次東征加大了宣傳的力度,句安、蘇惠等重要官員也是隨軍同行。
“大漢起兵二十萬,討伐逆晉!”
“大將軍百戰百勝,司馬氏望風而逃!”
“打到開封城,生擒司馬炎。”
相比晉國清淡士大族推砌詞藻的華麗賦文,漢軍這邊的宣傳口號相當的樸實,也可以說是很土氣,但效果卻很明顯。
從三國到魏晉,漢人軍隊的戰鬥力呈直線下滑的趨勢,有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清淡誤國,也就是說晉軍將領多由文人來擔任,好的來說是文武雙全,不好的方面則是這種空降將領,根本不懂得底層的將士期待什麼,需要什麼,渴望什麼。
在兩軍對壘時,朗讀一篇誰都聽不懂的駢文,將領說的口乾舌燥,士兵聽得昏昏欲睡,這仗要是能打贏才怪。
文鴦如願以償,領一軍五千步騎為先鋒,前出洛陽,殺向汜水、虎牢關而來。
手中有猛將不用,那是巨大的浪費,趙廣此番伐晉,意在先聲奪人,文鴦請戰意願強烈,用他為先登正好合適。
考慮到文鴦有時會殺得性起,趙廣又將文虎、杜模兩人分派到先鋒部隊中,文虎武力上相比文鴦要弱一些,但小老虎進步非常的快,在謀略上甚至有時還超過了兄長。
杜模隸屬北參軍司,在成功遊說了羊祜和平獻城後,杜模依靠關中大族的支援,依靠杜預在軍中的影響力,在參軍司地位僅次於馬融,就算是文鴦,也要賣杜模三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