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才輩出的太原王氏、郭氏,還有關中的蘇氏、杜氏、韋氏等家族,諸葛家族雖然靠著分別投資讓世人記住了諸葛氏的名頭。

但也正是因為投資太過分散,使得族中人才損失慘重,到了晉末五胡十六國時期,諸葛氏已經沒落到靠嫁女來維持地位的地步了。

諸葛緒這一支,本來就是旁支,兒子諸葛衝還在山東琅琊老家,孫子諸葛詮、諸葛衝,一個屬於表面光,能力有一點,但要他擔當大任是不可能的,另一個還是七、八歲的小兒,如今正在長安束髮讀書。

遍數諸葛家當齡的人才,也就吳國這邊諸葛靚能文能武,可以和諸葛尚相提並論。

“緒叔,這江陵城中,靚雖是主將,但接收時日太短,還不能完全掌握諸軍,是否能再容我些日子,待我.........。”

諸葛靚頗為為難的說道。

對於歸附漢國,其實他並沒有多少牴觸心理,吳國於他這個從北方過來的僑民來說,不過是暫居之地,只要不投晉國,諸葛靚哪裡都可以去。

張鹹原先的部下,都是世居在荊州和江東的百姓,雖然近年來,趙廣率領的新漢在北方連戰連捷,還佔領了長安、洛陽,但在荊州這邊,其影響力並不是很大。

施績、陸抗在民眾宣傳上面很有一套,陸抗若是在江陵,諸葛靚的小心思根本翻不出什麼大浪,好在這一次連張鹹都已過世,區區一個孫虔,諸葛靚覺得他還應付得過來。

“仲思,夜長夢多,大將軍就駐節在對岸的公安,現在若是歸漢,那意義和夏口戰事結果出來後可大不一樣。”

諸葛緒語重心長的勸說道。

諸葛靚想了又想,好一會終算咬了咬牙,點頭道:“緒叔,那就再辛苦你一趟,與大將軍回稟,就說我諸葛靚願歸了漢國,但要有個條件,他日滅了晉國,吾父之仇,吾族中上百人被冤殺之仇,一定要報。”

諸葛靚眸子裡怒火充熾,這些日子來,支撐他孤身一人在吳國戰鬥下去的動力,就是滅了晉國,為全家上下報仇雪恨。

諸葛緒點點頭,道:“這個不用仲思你說,司馬家的人,誰殺得最多,就是趙大將軍殺的多,什麼司馬望、司馬孚、司馬倫,遇上大將軍,都沒有好下場。”

一番遊說之後,諸葛靚也就不再假作堅持,他也看清楚了,這漢、晉、吳三國之中,吳國不僅實力最弱,而且國主孫皓還殘暴不仁,無明君之象,早晚都要被亡了國。

相反,倒是漢國這邊,雖然只有一個象徵性的小皇帝,但架不住有趙廣這個猛人。

這些年來,趙廣拳打腳踢,不管是晉國也好,還是胡虜也好,碰到趙廣之後,都是落荒而逃,不復再有猖狂之態,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他諸葛靚不投更待何時。

更何況,諸葛緒說的很對,等到夏口之戰分出勝負,那他諸葛靚再歸附,可就不是主動歸漢,而是無奈投降了。

諸葛緒、諸葛靚兩人一番商議,又對獻城的細節制定了應急措施。

比如:孫虔這個監軍手底下,還有二千餘將卒,這些吳軍兵卒雖然戰鬥力不怎麼樣,但由於家眷均是孫家的家奴,這些兵卒對孫虔忠心的很。

要解決這二千吳兵,靠諸葛靚收攏來的兵卒肯定不行,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漢軍出兵江陵,包圍孫虔,殲滅這一股頑抗勢力。

諸葛緒急急又從水寨門遁出,輕舟向南,朝著公安城方向駛去。

江陵城若是能拿下,漢國在荊州的疆域就能大範圍的向東拓展,吳國勢力則會急劇萎縮,長沙等荊南四郡孤懸於外,也不可能保住,同時,吳國的交州有被漢軍在陸路斬斷退路的危險。

陸抗率交趾軍西征南中、巴蜀,在荊州為吳國所有時,確實是一步好棋,但當荊州屬漢時,陸抗這支吳軍就成了沒有後路可以依靠的孤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