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和羅尚這一次的誘敵行動,戰至此時結束的話,可以稱得上經典戰例。

不過,沈瑩這傢伙運氣不錯。

長江江面開闊,蛇山能遮擋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在吳軍的中軍,位於沈瑩艦隊的後方,吳將凌烈見沈瑩作戰不利,急急的衝殺過來。

凌烈也是一員猛將,其父淩統當年跟隨周瑜攻打南郡,曾經臨危授命,孤軍抵擋曹仁的反撲,能力很不一般。

文武、羅尚與沈瑩、凌烈一場混戰,漢軍的小艦在吳軍的大艦隊中間不停的穿插,遇到傾覆的船隻就上去痛殺一陣,在近距離肉搏上,文家、羅家的子弟兵比吳國從山越強徵來的兵卒,無疑要有戰鬥力的多。

山越宗族兵倒不是不能打,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為孫吳效力的想法。

自家的宗族被吳軍剿滅,家園被毀壞,妻兒被擄為奴,要是誰還沒心沒肺的為吳國效力,那不是傻子就是笨蛋。

吳軍一方有船隻數量和質量上的優勢,漢軍一方勝在將士士氣高昂、一對一能力出眾,兩軍一番撕殺,從午時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喊殺聲才漸漸平息下來。

夕陽如血,江水如赤。

飄櫓浮屍遍於江面,順江飄流而下。

文武、羅尚兩人並肩作戰,殺得全身汗水淋漓,文武被創二十餘處,前胸處一處創口翻卷及骨,在被江水浸泡之後,露出森森白骨。

羅尚也好不到哪裡去,俊朗的臉龐被一箭劃過,血痕與鐵鏽混雜在一起,已經透出感染的跡象,要是再不加上醫治,羅尚這張俊臉怕是保不住了。

這一戰的經歷,讓文武、羅尚之前的介蒂不復存在,等他們兩個再見到趙廣時,兩人相互攜扶著,就如一對生死與共的兄弟。

相比文、羅兩個的情況,勉強逃得一命的沈瑩雖然被救上了戰船,但驚恐之下,已經接近神智失常,再無一戰之心。

同時,沈瑩所部的三百餘丹楊親兵也損失殆盡,這些精卒不比山越兵,戰場經驗豐富,是吳軍的有數的精銳,但蛇山一戰卻因落入江流之中,而飲恨身死。

凌烈這員老將情況相對要好一些,雖然也折損了些兵卒,但由於他參戰的晚,又未遇上文武、羅尚的搏命拼殺,凌部折損的將士不多。

從戰後的統計來看,漢吳江上初戰,以小搏大的漢軍擊沉樓船艦一艘,艨艟艦三艘,走舸二十餘條,吳軍將卒或淹或被殺者約在千餘人左右。

漢軍一方折損了艨艟艦二艘,走舸十二條,文家、羅家子弟兵各損失了三百餘人,合計六百餘將卒。

這個損失比對吳國來說,直如當頭一捧,出征之時滿懷信心,要一舉拿下夏口,擊敗弱小的漢軍水軍,卻不想初戰就吃了一記悶棍。

——

夏口。

漢軍上下喜氣洋洋。

趙廣正在給得勝而歸的將士記功授爵。

功勞先記錄下來,等戰事停歇後一併敘功,爵位到是可以先授予,這相當於是後世的勳章,也是精神獎勵的一部分。

文武在前,羅尚在後,這一次兩人雖然並肩作戰,但戰場的誘伏地是文武選的,文家子弟兵在戰場上的作用也很突出,這一次的首功歸屬文武,並沒有什麼疑問。

“大將軍,我軍首戰告捷,末將提議,繼續乘勝追擊,直取吳國的行都武昌?”

“大將軍,接下來再戰吳狗,末將請纓出戰!”

目睹文武、羅尚立功的場景,漢軍諸將一個個也紅了眼睛。

趙廣見眾人士氣上來,心中不由得欣喜起來,這一次伐吳,對於漢國接下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是能夠一舉平定荊州,則漢國向東拓展的空間就會大大增加,反之,要是戰事不力,則只能退回到西陵之戰時期的戰場態勢。

“都不要叫嚷,且聽大將軍的吩咐?”羅憲厲喝一聲,制止住渴求一戰的漢軍諸將,以他左將軍的資歷,又有文武這樣的新降之將跳出來,其餘人等也只能按耐住焦燥的心情,將求戰的目光投到趙廣身上。

“好了,首戰獲勝是大功,是大喜,也是全體將士努力的結果。我們可以慶祝勝利,但也要正面現實,吳軍水軍的力量比我們更強大,一艘樓船的損失對於孫皓來說,算不得什麼,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吳軍一定會大舉出動,對我夏口發動進攻,大家都要提起精氣神,莫要讓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不是進攻,而是防守,各部將校,要嚴守營壘,沒有將令,絕不準擅自出戰。”

趙廣臉色一寒,朝著漢軍眾將校正色道。他的這一番嚴詞,讓興奮中的漢軍將校都好好的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