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我的父親夏侯霸(第1/2頁)
章節報錯
司馬炎能夠廣納諫言。
山濤、裴秀等晉國重臣也是長出了一口氣,他們最怕的就是皇帝不聽規勸,一意孤行。比如隔壁吳國的那一位“名聲在外”的君王。
誰敢直諫,就殺誰。
看哪個不順眼,就誅全家,妻女充入宮中,納為美人。
孫皓不知道,因為胡作非為的緣故,他已經有了“滅門君王”的響亮名號。
“陛下,那趙廣對偽漢投我大晉之人,如譙周、閻宇等賢臣良將,個個趕盡殺絕,甚是兇殘之至,與那吳主孫皓一般無二。”
“而今,張華眼拙被偽漢矇蔽,竟然叛我大晉,實在罪不可怨。不過,為揚我大晉之名,彰我大晉之德,臣懇請陛下開恩,念張華舊日之功勞,對其家人示之以恩,以此向天下顯示陛下寬宏之心。”
山濤心情甚好,跟著也再提了一個建議。
荀勖眼睛一亮,這一回終於搶了個先,急上前道:“敵厲而吾寬,敵暴而我仁,天地之運轉自有公道正理。陛下,司徒公這主意甚好,我們反其道而行之,那天下人看晉漢,看到的是陛下寬宏大量,有仁主之風,而看那偽漢,則是趙廣卻殘暴不仁,如地獄閻王,惡鬼上身。”
“臣附議光祿大夫之言,以仁治國,以仁招士,長此以往,天下人心歸我大晉矣。”
晉國重臣中,聰明人不只是賈、荀二人,在山濤之言後,其餘官員也紛紛出言,支援司馬炎寬仁大度的主張。
“眾卿,深知朕心。”一番討論之後,司馬炎最後拍板。
晉國朝堂派出山濤、王戎兩個使者、御史,去洛陽調查真實情況。
司馬炎在兩人臨行時特別交待,張華的事情若是真實的,人各有志,不用多追究了,他司馬炎做人一向寬宏,不是趙廣那種斬盡殺絕之人。
再說了,張華的年紀只有四十來歲,他的能力還沒有完全的顯現出來,司馬炎雖然覺得張華投了趙廣有些可惜,但若是因此能樹一面寬仁的牌坊,倒也是一件好事。
張華不掌兵權,放過也就放過了。
羊祜卻是不然,若是羊祜心向偽漢,投奔趙廣,那洛陽城頭的大王旗就要換了。
司馬炎雖然已經遷到了開封,洛陽這個舊都事實上已經棄了,但這並不等於他甘心放棄洛陽,把這座名城重鎮留給趙廣。
——
來去又匆匆。
洛陽城頭。
大晉的旗幟依舊飄揚,顯得是那樣的孤立無助,當然,這只是羊祜的心境使然,其實旗幟還是一樣,有風則動,無風垂落,這是自然的規律。
羊祜、羊篇、夏侯英從澠池返回,三個人的心思各不相同。
羊祜神情黯淡,眼眸中的疲憊一看即知,去澠池時他和張華兩個人,回來卻只有一個人了,張華這個“叛徒”,估計早就有心投漢了,只不過一時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與趙廣的一番敘談,讓羊祜近距離的接觸了被稱為“趙閻王”的漢國實權大將軍,趙廣平易近人的態度,博學多聞的知識,還有求賢若渴的心意,都讓羊祜感到與眾不同。
司馬炎的寬宏,就是刻意做出來給大臣、將領們看的,一個笑容,一次賞賜,都帶著塑造“仁君”形象的目的。
而趙廣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