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歸了漢國被砍了頭,至少杜錫他們這些後代,不會受到牽連,而且按杜家族老的判斷,趙廣雖然人稱閻王,但也只是對敵狠厲,則已經歸附的人,並沒有什麼成見。

況且,有杜模出仕在先,杜家也不會出現夷滅三族、連坐這樣的悲劇,相反,要是還留在晉國這邊,司馬炎的性情越發的喜怒無常,杜預也不確定,被牽連、官職被罷免的情況以後還會不會發生。

——

杜預作何選擇,不是趙廣關注的重點,對於他來說,有序的組織河內郡嚮往漢國的民眾撤退,是當務之急。

孟津渡過於靠近洛陽和溫縣,並不是理想的撤退路線。

從孟縣、軛縣至沁水、野王這一路,相對來說更接近內陸,撤退雖然麻煩點,但安全性要強了許多。

在經歷了一場又一次的敗仗後,晉軍的進攻時已經由冒險急進轉為步步推進,三路人馬中間,南北二路杜預、孟觀都是走二步穩一穩,沒有把握絕不前行。

溫縣兵雖然相對來求戰意志高一些,但偏偏領兵作戰的司馬攸心意不單純,兵權對於司馬攸來說至關重要,這是他逆襲皇位的保證。

漢軍向西撤退,跟隨的百姓自有漢軍保護,至於那些不願意跟著走的百姓,那是生是死就不關趙廣什麼事了。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

他們既然選擇了留下,選擇了相信晉國,那就應當承受隨之而來的疾風暴雨,從惡意上說,縱算妻子被晉軍將校給睡了,也要微笑著表示沒關係,想睡就睡,隨時歡迎。

十一月一日。

趙廣率河內漢軍六千餘人退守野王、函谷關兩地,好不容易得來的河內三縣也在晉軍的攻勢下得而復失。

從軛縣撤退時,猛將程亥朝著城垣卟嗵跪倒,老大一個漢子哭得稀里嘩啦。

不戰而降。

是軍中將領的奇恥大辱,程亥不想撤,但在晉軍三路圍攻之下,他手底下的千餘郡兵根本不是對手。

“程三斧,莫哭了,大將軍說了,今日的撤退,是為了明日的進攻,我們還會殺回來了。”魏容扶起程亥,安慰道。

由於脾氣性格相仿,魏容對程亥這員猛將相當的欣賞,這一次撤退,為了說服程亥主動撤兵,魏容也是冒著風險留到了最後。

“魏將軍,要是真打回河內,我一定請令為先鋒,殺入溫縣腹地,焚燬司馬塢堡,報今日羞辱之仇。”程亥擦了一把淚,狠狠發誓道。

司馬家的根基在溫縣,程亥這大半年來,與司馬攸來來回回的打了數番,互有勝負,麾下的將士也是多有傷亡。

“放心,到時候我親自去大將軍跟前,為你請令。”魏容點頭答應道。

憑魏容和趙廣的感情,為程亥要一個打頭陣的機會,自然沒有什麼問題,更何況,漢軍中雖然猛將如雲,但能擋下程亥三板斧的,也沒有幾個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