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果斷趙閻王。

趙廣的這個名號一點也不虛傳,自沓中出道以來,禿髮樹機能、鄧忠、鄧艾........王彌,一連串的歷史上留名的人都成了趙廣的槍下之鬼。

噢,這裡鄧艾是自刎,並不是趙廣直接所殺,但鄧艾的大敗卻是趙廣一手逆轉,從這一點上來看,不是直接也是間接。

王彌被捅成槍洞窟窿,首級更是悽慘,須卜氏眾降俘見威風一時的王大將軍成了這般死狗模樣,一個個嚇得趴伏在地上,作奴僕狀。

管涔山漢軍大獲全勝!

震懾的不僅是王彌這一股匈奴胡虜,更有本來活躍於此的群寇。

幷州、幽州的交界地帶,屬太行山、呂梁山北部餘脈,山巒重疊,漢胡雜居,民風又極是兇悍,這裡的生活的山民也是亦寇亦民,不是本地久居之人,根本分不清誰是誰來。

從大的方面來劃分,雁門群寇主要分為二類:

其一,是如王彌、須卜氏這樣的雜胡勢力,他們的背後,有匈奴、鮮卑等大部落支援,燒殺搶掠是家常便飯,主要的就是靠劫掠百姓,南下打草谷為生,對地方上的破壞力也最強。

當然,由於常年戰事,他們的戰鬥力也最為強大。

王彌覆亡之後,這部分盜寇在漢軍的重點圍剿下,紛紛四散,其中相當一部分北逃,去尋主子劉淵去了,但也還有相當多的胡寇並不死心,他們在匈奴監軍的指使下,繼續遁到了句注山一帶,希翼轉移方向,等漢軍離去之後,再行出來活動。

其二,是相對佛系的本地塢堡山寨勢力,這些人的祖上,有不少是跟隨著平難中郎將張燕的黑山賊,在張燕歸附曹魏之後,才漸漸的從山裡出來。

世道太平,為民。

世道紛亂,為寇。

這是生活在最底層的漢末三國平民的生存之道,無可指責,無可厚非,一切只為能活下去。

鄧九所部就是活躍在句注山的塢堡群寇中的一支,其曾祖父鄧疙瘩當年是黑山張牛角麾下的三十六蟻賊首領之一,張牛角死後,鄧疙瘩與張燕不睦,隨後被攻滅。

祖先為賊,鄧九沒機會讀書,也讀不進去,於是乎孫繼祖業,他這鄧九的名字是其父按照生他的月份取的,賤名好養活。

在闖蕩了數年之後,鄧九在句注山、滹沱河一帶站穩了腳跟,他的山寨有人馬四百餘人,其中有馬的輕騎有二百餘眾,算的上是雁門郡一帶的一股中型盜寇。

本來,鄧九想著,不管是晉國也好,匈奴、鮮卑也好,他只做他的山賊盜寇,管他是哪一方勢力坐大,都與他鄧九無關。

但如今王彌一死,第一類的雜胡盜寇一下慌了手腳,識相機靈膽小的選擇朝北方草原遠遁,一些膽大存有野心的,則跑到句注山,要求和鄧九合夥。

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句注山的盜寇隊伍就象充氣球一樣,膨脹到了六千餘人。

麾下隊伍實力增強,按理說鄧九應當喜笑顏開,但事實上卻不然,鄧九愁的一天天眉頭緊皺,不停的唉聲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