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承威風八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是春秋時兵法大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的名言。
在後世時由於網路的普及,幾乎人人皆知。
但在三國魏晉時期,除了漢人軍隊裡的中高階將領、朝堂上的讀書士子之外,知曉其中涵義的人少之又少。
漢人裡面尚不普及,諸胡更是不知,匈奴因南附日久,劉淵、劉宣等漢化的貴族對此都有熟讀,但像烏力度這樣的部落酋帥,卻也只是聽說,並不知其真正意義。
這是因為匈奴沒有文字,只有代代相傳的匈奴語,也就是依靠人來轉述,事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都不能保證。
從身份來說,烏力度是須卜氏的一個左大將,算是貴族中的一員,但未有漢族老師啟蒙,烏力度只能翻閱下族中保留的幾份羊皮卷,從上面的象形圖案中猜測一些事件。
匈奴人只知道執行死命令,而王彌則不然。
王彌出身名門,很有才幹,閱讀過不少諸子百家的書籍,按歷史記載,他年輕時遊俠於洛陽,也就是說是個文武兼備的全才。
這樣的人應考估計是不行的,但實戰能力相當的強。
再加上野心勃勃,王彌在五胡十六國亂世中脫穎而出也是必然。
按歷史記載,王彌的一生可以用亂世梟雄來形容,從洛陽回東萊郡後,王彌參加妖賊劉伯根叛亂。劉伯根戰死,王彌轉戰青徐兩州,攻殺官吏,有眾數萬,聲勢浩大。
永嘉二年,王彌率軍進逼洛陽,為晉軍所敗。後歸附劉淵,任徵東大將軍。前趙光興二年,王彌與劉曜、石勒攻破洛陽,在回師青州途中,其為石勒所殺。
趙廣的到來,在改變三國末年曆史的同時,也改變了王彌等人的人生軌跡,本來在洛陽遊學的王彌,看到趙廣崛起的事略後,也不甘心回到山東老家過平淡無奇的日子。
王彌決定搏上一把,投效好友劉淵,在漢胡爭霸中伺機壯大自己的實力。
為了對付強大的漢國,王彌對趙廣軍中的大多數將領,仔仔細細的研究過,馬承這等在沓中跟隨趙廣徵戰而來的悍將,更是王彌研究的重點。
魯莽、暴噪、易怒。
這是王彌給馬承貼的六字標籤。
這一次阻擊漢軍,王彌認為,單單沿途襲擾無法觸動憾動漢軍分毫,他的想法是在管涔山一帶設伏,將漢軍一部引入包圍圈,然後利用時間差,一舉吃掉漢軍先鋒。
“打一場小規模的騎戰,讓那趙閻王知曉咱飛豹王彌這一號人物!”王彌從烏力度處領了一千五百餘雜胡輕騎,臉上露出陣陣獰笑。
有了這千騎兵馬,他王彌就有了亂世爭雄的本錢。
揚名立萬的豪情在王彌年輕的胸膛裡滋長,野心勃勃的他,心中對漢胡民族矛盾等等完全不感興趣,有的只是弱肉強食的快感。
不用遵守什麼法度,只管無情的殺戮!
這種混亂的時世,讓王彌興奮的不能自制。
——
馬承、柳初率輕騎在前開道。
綜合馬承這些年的表現來看,少時驚豔,大時了了。王彌總結的也算到位,馬承確實成長的速度有點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