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呼延部落投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淵有意佔領雲中、代郡,目的就是想依靠這裡的草場恢復匈奴的實力,同時,也有意和鮮卑部落中的宇文鮮卑取得聯絡,爭取重新成為漠南草原的霸主。
雖然劉淵將王帳遷移的訊息隱藏在很小的範圍內,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時間的推移,左國城將要被放棄的訊息,也開始在諸胡部落中傳揚開來。
——
太原郡南端,雀鼠谷。
意謂地勢險要,唯有雀鼠方可通行。
這裡又稱為冷泉關,是晉中與臨汾盆地之間七十里險絕山谷的最北端,踞三晉腹地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衝,自古為北方邊陲之軍事要塞。
在劉淵退守左國城之後,雀鼠谷成為汾水畔僅有的還在胡人手裡的隘口,守衛在此處的正是呼延衍所在的呼延部落一支。
呼延衍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不僅劉淵不想看他,就連劉宣、劉靈等人也羞於和呼延衍為伍,而這也是呼延部落被拋棄在雀鼠谷的原因。
不過,呼延衍也不是完全與世隔絕。
呂梁山雖然險峻,但畢竟一早就被人類開發,山間徑道、獵道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夠發現幾條,藉著獵道通暢,呼延衍可以和除左部之外的匈奴各部落來往。
雀鼠谷,匈奴呼延部落駐地。
“什麼?大單于的王庭正在拔營,怎麼沒人通知我們?”呼延衍怒罵一聲,臉上分外的急切,他剛剛從左國回來的族人那裡,聽到王庭遷移的訊息。
呼延衍氣呼呼的罵了一陣,心中也是瞭然,他這是被拋棄了。
劉淵通知他又怎麼樣?雀鼠谷已經處在漢軍的包圍之中,除非呼延衍願意放棄部落中的所有,帶著幾個心腹翻山越嶺出逃。
不告知呼延衍,那等漢軍追殺時,呼延部落還能在雀鼠谷要隘處堵上漢軍一陣,畢竟,單靠汾水水道,不打通陸路的話,漢軍用兵也不順暢。
“單徵能降,我呼延衍也能降,大不了一拍兩散,咱也到關中去享福去。”
呼延部落殘破,呼延衍身邊也沒個可商量的人,他一個人思來想去,最後突然想起單徵投降的事來,心中不由得豁然開朗起來。
雄心壯志恢復大匈奴的霸業?劉淵、劉宣有這樣的想法。
但呼延衍不過是一個小部落的酋帥,他想要的只是安穩,呼延部落連續的失血,再也禁不起折騰了。
決心投降之後,呼延衍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立馬帶著部眾縛手下山,到了祁縣之後,效仿單徵在平陽投降的做法,跪倒在城門口,趴伏於地乞降。
趙廣在祁縣中軍署閣得知雀鼠谷之敵下山請降,倒是頗感意外。
雀鼠谷也就是冷泉關這個地方太過險要,就算強攻的話,要拿下來的可能性很很小,想不到還沒等他佈置停當,呼延衍就投降了。
不過,有匈奴部落來降,說明劉淵的諸胡聯盟已經開始瓦解,這是個好兆頭,再加把勁的話,估計劉淵就真頂不住了。
“大將軍,好訊息,投降的呼延部落酋帥報告,劉淵要棄守左國城,匈奴胡虜要逃了?”馬融興沖沖的從城外受降回來,一臉興奮的叫喊道。
趙廣一怔,隨即心中一喜,追問道:“此訊息可真切,確證過沒有?”
馬融連連點頭,答道:“屬下已經命斥候多路齊出,靠近左國城,打探匈奴王庭的訊息,相信不日就有軍情回報。”
趙廣沉吟一陣,下令道:“給各軍將領下令,全軍當以尾追擊潰胡虜為根本,由南向北壓迫過去,匈奴胡虜棄守一處,我們就佔領一處。”
“讓大家記住,人可以放跑,帳蓬、器械、財帛等等都必須留下。如果匈奴人困獸猶鬥,實在堵不住,就放他們北去也無妨。”
匈奴曾經是草原上的頭狼。
但現在,這頭蒼狼已經老了,失去了強有力的族群,鮮卑人取而代之佔據了漠南漠北的肥美草原。
劉淵要是向北遷移,只剩下族人,缺少過冬物資的匈奴人怎麼過活,只能去搶鮮卑部落的東西,那樣的話,匈奴諸部不可避免的會與鮮卑部落發生衝突。
匈奴、鮮卑在草原上大混戰在即,這是趙廣希望看到的,也是漢人王朝最為期待的。
北方草原上,兩強爭霸或者三足鼎立,才是南方漢人最為安穩的年景。
馬融應和一聲,忙轉身下去與參軍司商議起具體的進軍方略來。
對呼延衍的處置,有單徵的例子在前,只要照搬照抄就行,趙廣也沒有多去在意,呼延也是雙姓中的知名姓氏,到了宋朝的時候,呼延家族已經成為了將門的一支,後世還專門有過一本評書《呼家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