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亂紛紛(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晉國上下對平陽之戰的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樣,認為隨著補給線的拉長,趙廣以往內線作戰的優勢不復存在。
縱算有些個人神勇的表現,在多達數萬將士撕殺的戰場上,也顯現不出多少影響力來。
不得不說,清淡誤國這句成語,對晉國朝野非常的適用,洛陽城中,隨著兩漢戰事的加劇,紙上談兵的人也越來越多。
等到文立進城,與何邵、阮咸、潘岳等好友一敘,滿耳朵聽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佈陣,如何如何擊敗趙廣,反正幾乎所有人都將趙廣視為對手?
為什麼沒有多少人選擇劉淵,原因很簡單。
一是劉淵在洛陽求學過,玄學上雖然不甚精通,但至少也學過,並與這裡的諸多學子還曾是同窗,都是老熟人,怎麼好往死裡打。
相反,趙廣就不一樣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莽夫,一個只知道殺戮的武將,這樣的人不當對手簡直說不過去。
二是趙廣這些年來風頭太勁,幾乎是打遍魏晉無敵手,不管是經驗豐富的鄧艾、還是號稱武庫的杜預,或者發明專家馬隆,更有司馬望、司馬孚等司馬家族的德高望重之輩,均在趙廣手底下或失了性命,或吃過苦頭。
打敗最強大的對手,那種成就感是戰勝劉淵這等胡虜所不能給予的。
文立冷笑著打量著何、阮、潘等人,看著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心中只覺得萬分好笑,趙廣要是那麼好對付,他文立也不會早早的生了華髮了。
不知不覺中,文立的見識已經遠遠的高過了昔日的同窗。
文立與何邵見面,當然不是隻敘敘舊,他真正要想見的是司徒何曾,也就是何邵的父親。
有了何曾的推薦,文立就能夠將劉淵的國書、還有自己的意見講述給晉國的重臣,比如賈充、荀勖、王沈等人。至於司馬炎那裡,文立暫時還見不到他。
當然,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文立資格不夠,而是司馬炎最近太忙了,他又開始在晉國廣納嬪妃了,這已經是司馬炎當了皇帝之後的第三次納妃。
皇后楊豔雖然和司馬炎感情很好,但楊豔更多的喜歡談她們楊家的權勢,貴嬪胡芳被疏遠流放到了金墉城,司馬炎身邊也缺了一個讓他心牽夢繞的人。
歷史上,諸葛婉就是在第三次的選妃中,被司馬炎看中而納進宮內,而這一次,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兒會成為羊車臨幸的美人。
何曾從文立處得到劉淵接戰不利的訊息,心中不由得大急,怎麼匈奴胡虜在騎兵作戰上,都不是那趙閻王的對手,那豈不是說,趙廣這人已經無人能制了?
一想到這裡,何曾就坐不住了。
他連忙將賈充、張華、向華、裴秀等一干晉國大臣、官員請到司徒府中,聚集起來商議一個條陳和對策,以供接下來上朝時向司馬炎陳供。
要不要和匈奴聯合?
晉國的重臣們在這次重大的選擇面前,意見發生了分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