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強馬壯齊出徵(第2/2頁)
章節報錯
特別是龍骨戰船升到2級,也給這次出征帶來了好的兆頭。
黃河、汾水這一條水運輜重的路線,對於東征匈奴相當重要,王濬這次也是被趙廣委以了重任。
——
誰是真漢,誰是假漢?
既然辯不清楚,那就以實力來說話吧。
趙廣考慮問題,一向很是直接,這種愛憎分明的態度,讓匈奴大單于劉淵很不適應。
漢人不是最講究禮義嗎?怎麼到了趙廣這裡,就成了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這倒底誰是胡虜,誰又是漢人?
還在幻想著趙廣會出兵河套的劉淵,得到趙廣在新漢全面動員討伐自己的訊息時,震驚的差一點從馬上掉下來。
他這邊還在河套興沖沖的操練著騎兵,可趙廣這閻王去渡河來打他的平陽和左國城了,這還按不按牌理出牌了。
文立也有點傻眼。
他出主意在河套襲擾漢軍,就是瞄準了新漢的弱點而來,前不久,在匈奴騎兵的連續襲擾下,駐守在上郡的傅僉所部漢軍已經被挑動出了火氣。
漢匈雙方你來我往打的不亦樂乎,眼看著新漢那邊就要上當了,怎麼一轉眼,趙廣就直奔黃河東岸的平陽、離石去了。
要是早知道趙廣不上當,他們遠遠的跑到九原去作啥?還不如好好的把平陽防線整飭一番,做好抵禦新漢軍隊進攻的準備。
劉淵被趙廣這一手聲東擊西,搞得措不及防,無奈之下,只得率領匈奴騎兵從九原再次南下,兩個“漢國”的軍隊開始在平陽、離石一線締結。
——
漢匈大戰一觸即發。
由於雙方都打了漢字的旗號,要區別開來頗不容易。
在趙廣這裡很簡單,劉淵搞的“漢”國,充其量就是一個諸侯國的規模,地域和實力比他這邊要差了許多。
劉淵不配稱什麼漢,如歷史上一般,給他一個“前趙”的名頭就算不錯了。
當然,劉淵也不是沒有優勢,他可以依仗的一點就是胡人在山西內附多年,對這一帶地形地貌比較熟悉,在幷州一帶不僅有胡人支援他們,就連生活在那裡的漢人,也有不少心向劉淵。
五胡亂華的苗頭雖然已經出現,但還沒有發展到晉國滅亡、前趙後趙十六國惑亂中原的最混亂關頭,許多有識之士預見到了未來不妙,但也有許多人只看到眼前,沒有去想未來。
比如崔遊、文立這些投奔劉淵的漢人,他們的心中,只有誰重用自己,誰能給予自已機會,而並沒有漢胡民族矛盾的概念。
洛陽的晉國朝堂上,情況也是一樣,張華、裴秀、羊祜等人的憂心沖沖,並不能改變晉國官員們總體支援上劉淵,扶持匈奴對抗新漢的格局。
司馬炎在連續對趙廣吃敗仗之後,也漸漸的對戰場上打敗趙廣不抱多大的希望,他現在寄以更多厚望的,就是讓匈奴諸胡和新漢先打一打,消耗趙廣的實力和精力。
同時,司馬炎也開始效仿趙廣在長安的做法,在洛陽建立晉國的太學、官學等機構,準備養精蓄銳,收攏人才,培養和提拔更多的年輕將領。
綜合國力的比拼,成為未來漢、晉之間此消彼長的關鍵。
7017k